社会文化变迁对田野调查的挑战
被引量:4
The Challenges of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s to Fieldwork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48,共3页
Ethno-National Studies
同被引文献99
-
1吉明坚.变迁中的田野作业:作为一种人类反观自身社会与文化的工具[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4):36-39. 被引量:2
-
2鲍明.国外人类学的发展与我国人类学的合理走向[J].社会科学辑刊,1999(4):38-43. 被引量:2
-
3王铭铭.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认识论范式的概观与评介[J].中国社会科学,1997(5):105-120. 被引量:14
-
4欧潮泉.民族学的田野调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2(2):72-76. 被引量:1
-
5费孝通.迈向人民的人类学[J].社会科学战线,1980(3):109-114. 被引量:55
-
6杨堃.论民族学的几个问题[J].民族研究,1979(2):50-56. 被引量:3
-
7蔡家麟.试论田野作业中的参与观察法[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5(1):52-56. 被引量:7
-
8高丙中.生活世界:民俗学的领域和学科位置[J].社会科学战线,1992(3):328-335. 被引量:12
-
9丁元竹.费孝通教授瑶山调查的理论与方法[J].广西社会科学,1992(5):49-54. 被引量:4
-
10林彬.论社会学方法的发展趋势[J].社会学研究,1992(3):92-9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1
-
1李永祥.雾霾灾害环境人类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7(4):95-103. 被引量:2
-
2罗意.旱灾与牧民的应对策略--新疆阿勒泰草原一个定居哈萨克社区的个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7(9):20-26. 被引量:4
-
3马宁.舟曲“8·7”泥石流灾害的人类学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30-133. 被引量:3
-
4张妍.后种族隔离时代的民族志——以南非贫民窟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5):136-139.
-
5陈世明,田阡.方法转向:人类学田野调查法在社区医疗研究中的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4(5):4-12. 被引量:2
-
6余浩然.水利兴修与共同体形成——三十年来的研究与回顾[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7(4):38-43. 被引量:1
-
7苏倩.浅议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方法[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8(11):87-88.
-
8李永祥.地震、干旱和泥石流灾害的人类学研究简述[J].风险灾害危机研究,2017(1):52-71. 被引量:2
-
9杨慧,吕哲臻.价值、情感与社区的共生:灾害研究中的社会工作专业与国际经验[J].社会建设,2019,6(5):58-67. 被引量:4
-
10耿金,袁静,张茜.记忆与认知:1969年云南盈江特大泥石流灾害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20,42(2):36-43.
-
1陈德才.从众[J].成功之路,2009(1):11-11.
-
2自古就有“妻管严”[J].甘肃教育,2009(9):33-33.
-
3郭月婷.浅谈性的善恶[J].经营管理者,2016(18).
-
4郑桂初.快乐就在你身边[J].健康博览,1998,0(2):11-11.
-
5郑宪春.审美过程中的偏爱价值[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9(4):46-51. 被引量:1
-
6李樱.陈漭 社区建设是幸福感的大支架[J].三月风,2008,0(8):18-19.
-
7韩丽,王东波.现代历史条件下的“伯乐相马”新论[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9(4):25-28.
-
8纳日碧力戈.民族与民族概念辨正[J].民族研究,1990(5):11-17. 被引量:26
-
9王樯,史双元.“鬼才”自有“神仙格”——谈李贺诗歌艺术中强烈的主观色彩[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3):34-40. 被引量:4
-
10高永华.少一些指责 多几分温馨[J].现代交际,2001(1):2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