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蒙古族女性敖包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
2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Mongolia Women's Aobao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女性敖包是母系氏族社会伙婚制家族向偶婚制家族过渡时期的残余 ,女性敖包的装饰与祭典过程充分反映了洪荒远古时代的历史实际 ,它不仅仅是伙婚制度的遗存 ,同时也是生殖崇拜的象征。
作者
波.少布
机构地区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34,共5页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女性敖包
伙婚制
生殖崇拜
分类号
K892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1
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
彭英明,徐杰舜.从原始群到民族[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
3
王承权,詹承绪.神秘的女性王国[M].长春:妇女儿童出版社,1989.
4
盖山林.
丰富多采的内蒙古岩画[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14(4):52-58.
被引量:5
5
孟和宝音.
从阴山岩画看古代北方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3):108-113.
被引量:1
6
摩尔根.古代社会(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7
乌兰杰.
萨满教文化中的生殖崇拜观念[J]
.民族文学研究,1995,13(1):77-82.
被引量:7
8
波·苏米雅巴特尔.元朝秘史[M].乌兰巴托:国家出版社,1990.
9
巴雅尔.蒙古秘史(上册)[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10
道森 吕浦译 周良霄注.出使蒙古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20.
二级参考文献
1
1
盖山林.
内蒙古雅布赖山洞窟手形岩画发现与研究[J]
.文艺理论研究,1991(3):78-84.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41
1
李延浩,刘力菁.
羌族巴绒母系文化特征解读[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4(2):397-407.
2
富涛(文/图/摄),李大可(摄),乌日罕.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大沟岩画调查简报[J]
.草原文物,2023(2):8-18.
3
闫洪森,娜木罕.
内蒙古扎鲁特旗大黑山人面岩画[J]
.黑龙江史志,2014(17):53-54.
被引量:1
4
燕世超.
皖北农村狂欢化活动初探[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6-48.
被引量:2
5
余云华.
“食”系隐语族考源[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6):120-124.
6
马娟.
也谈文化对话的必要性——以元代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为例[J]
.回族研究,2006(1):54-58.
被引量:2
7
马建春.
元代西域人的商业活动[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3):171-176.
被引量:5
8
吕超.
“东方帝都"——欧洲中世纪晚期游记中的北京形象[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7(3):71-75.
被引量:2
9
马平.
阿拉善的“蒙古浩腾”人族群——对阿拉善地区蒙古族穆斯林群体的初步田野调查报告[J]
.回族研究,2006(4):45-50.
被引量:5
10
孟宪明.
女娲神话的“地母意识”是中国文化的“元意识”[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6):28-31.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7
1
任洪生.
蒙古族敖包习俗的文化渊源考述[J]
.青海民族研究,1999,10(3):43-47.
被引量:12
2
邢莉.
祭敖包与蒙古族的民间信仰[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7,18(1):36-39.
被引量:8
3
鄂.苏日台.
论“敖包文化”的形成与演变[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15(3):30-33.
被引量:7
4
连新.
对古代蒙古族女性主体意识与社会地位之关系初探[J]
.前沿,2006(6):217-220.
被引量:9
5
赛音吉日嘎拉.蒙古族祭祀[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6
瓦·赛音朝克图.蒙古人的生命崇拜[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7
阿拉坦格日乐.鲁科尔沁旗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
8
那·阿拉坦莎.蒙古族近现代名人传略[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9
政协阿鲁科尔沁旗委员会.阿鲁科尔沁文史[M].政协阿鲁科尔沁旗委员会编辑出版,1986.
10
阿日阳苏荣.格·宁布.蒙古民俗注解[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
引证文献
2
1
香春.
木都图敖包的特色与由来[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7):151-152.
2
都然.
清朝昭乌达盟会盟敖包祭祀习俗及其地点探析[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9):25-27.
1
韩东育.
异性的双向排挤与需求——婚姻形态嬗变过程新探[J]
.史学理论研究,1993(1):138-146.
2
刁生虎,王晓萌.
从称谓语及特定词看先秦婚制婚俗——以《诗经》为中心的探寻[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9):88-92.
3
赵映林.
从先秦婚俗到清初太后下嫁[J]
.文史杂志,1993(5):10-11.
4
梁自平,姜南.
由“小子为王”看九隆神话所反映的原始婚姻形态[J]
.保山师专学报,2007,26(6):5-9.
被引量:1
5
朱庆玲,黄朝清,沈珺.
试论春秋时期媵婚制[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2(1):73-76.
被引量:1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