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3,共3页
Journal of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参考文献1
-
1爱因斯坦 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158.
共引文献37
-
1任中平,朱开君.敢于怀疑权威 善于发现问题 勇于探索创新——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50-54. 被引量:1
-
2梁涛.试论新形势下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9(2):24-27.
-
3艾战胜.论波普尔客观理解逻辑与科学发现模式的同构[J].西部法学评论,2007(1):99-100.
-
4孙迪亮,杨世宏.哲学对科学作用的再认识[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2):54-58.
-
5黄维.教育学学派:中国教育研究的优化模型[J].现代大学教育,2005,21(1):12-16. 被引量:2
-
6杨雄胜,张国法,刘旭,于成永,酆尘颖.中国会计研究规范问题探讨[J].会计研究,2004(12):29-33. 被引量:4
-
7杜严勇,刘开淼.爱因斯坦与霍金科学哲学思想异同初探——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和相对论发表100周年[J].前沿,2005(3):28-31.
-
8邬焜.微观复杂性探究[J].河北学刊,2005,25(2):67-72. 被引量:2
-
9程民治.试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文化观——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4):76-81. 被引量:1
-
10倪瀚,倪静安.机遇——促进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催化剂——再谈百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素质对我们的启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5):95-10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6
-
1李征坤,刘文君.试论科学问题的结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7(1):54-57. 被引量:3
-
2张华夏.论科学问题的逻辑结构(上)[J].社会科学战线,1992(1):54-61. 被引量:8
-
3傅小兰,何海东.问题表征过程的一项研究[J].心理学报,1995,27(2):204-210. 被引量:59
-
4谢鸿昆.科学的问题[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24(1):14-18. 被引量:2
-
5董中保,石阔.理解“科学问题”概念的方法论问题[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44-47. 被引量:3
-
6夏从亚.关于确立“问题”在自然辩证法中的地位的思考[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1(4):52-5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
-
1夏从亚,刘国红.论科学问题的发现与提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2):116-121. 被引量:11
-
2文兴吾.问题哲学研究及其“矛盾”问题[J].学术论坛,2019,42(1):96-101. 被引量:3
-
3姚曦,邓云.品牌修辞:概念、问题与认识维度[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5):118-124. 被引量:2
-
4邹湘江,隋玉龙,卢雪澜.治安学科何以成为治安科学--科学方法论与知识增长的关系反思[J].公安学研究,2021,4(5):1-31. 被引量:2
-
5沈振东.科学问题的逻辑构型与问题消解的路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3,39(7):15-21.
-
6梁秀文,高飞.论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2):66-73.
-
7云天遥.“问”之发生:从谜团到问题[J].社会科学,2024(7):4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