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云南与东南亚跨境民族南传佛教音声型态的初步比较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整个南传佛教传播区域看,各国南传佛教中的巴利语经腔与本土语言经腔之间,构成了'大传统'与'小传统',或宗教(或仪式)性'语言'和'方言'之间的结构性对比态势。它是我们对之进行南传佛教音乐文化丛系统结构划分的主要依据。云南与周边毗邻区域的该类情况乃是上述结构性对态势的一个较为集中的局部缩影。从课诵仪式音乐的整体状况来看,上述不同地区的佛教经腔旋律曲调及其曲体结构分别存在着定型化(如云南西双版纳)或非定型化(云南其他地区及泰国、缅甸等)的两种状况。其中,前一种状况以云南西双版纳总佛寺及佛学院为首的中心佛寺较为典型,其课诵仪式经腔几乎都采用了比较定型化的旋律曲调和套曲型的曲体结构类型。在其他地区这类情况较为少见。此外,从云南傣族(西双版纳)、泰北(中)泰族到缅甸缅族的此类课诵经腔,依序呈现出由抒咏性(远语言)、中间性到语言性(远音乐)的两极变量或过渡状态。上述国家和民族之间在传统音乐及仪式音乐上,凡涉及文化内容、词曲关系和构成规律者多有相通之处,但在旋律形态、音阶、音列及节奏特征等方面则存在诸多'音乐方言'上的差异,这通常与彼此之间存在语言文字背景差异有较明显的依存关系。
作者 杨民康
机构地区 中央音乐学院
出处 《大音》 2010年第1期60-101,共42页 Ritual Soundscapes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48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