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也谈肥西大墩孜出土的青铜斝和铃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72年,安徽肥西县馆驿大墩孜遗址出土三件青铜器,分别为两件铜斝和一件铜铃。通过形制分析,本文对三件青铜器的年代作了推断,并探讨了青铜器的铸造工艺问题。
作者
程露
机构地区
安徽博物院
出处
《东方博物》
2014年第3期1-5,共5页
Cultural Relics of the East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群舒文化比较研究”(12BKG007)资助
关键词
肥西
铜斝
铜铃
年代
铸造工艺
分类号
K876.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2
1
廉海萍,谭德睿,郑光.
二里头遗址铸铜技术研究[J]
.考古学报,2011(4):561-575.
被引量:25
2
李京华.
《偃师二里头》有关铸铜技术的探讨——兼谈报告存在的几点问题[J]
.中原文物,2004(3):29-36.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谭德睿,徐惠康,黄龙.
中国青铜时代陶范铸造技术研究[J]
.考古学报,1999(2):211-250.
被引量:76
2
韩玉玲.
谈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青铜冶铸业[J]
.中原文物,1992(2):103-105.
被引量:6
3
金正耀.
二里头青铜器的自然科学研究与夏文明探索[J]
.文物,2000(1):56-64.
被引量:59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偃师二里头--1959~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5
郑光.《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博物馆洛阳分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6
中国杜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偃师二里头》[M].中国太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7
李京华.《郑州商代铸铜遗址发掘与研究》[A]..见《中原古代冶金技术研究》第二辑[C].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8
.《安阳殷墟铸铜遗址发掘与研究》[A]..见《中原古代冶金技术研究》第二辑[C].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9
李京华.《洛阳西周铸铜遗址的发掘与研究》[A]..《中原古代冶金技术研究》第二辑[C].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10
李京华.《中国早期冶铸技术初探》[A]..《中原古代冶金技术研究》第一辑[C].中州吉籍出版杜,1994年..
共引文献
32
1
袁广阔.
论二里头文化龙崇拜及其对夏商文化分界的意义[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5(6):88-92.
被引量:3
2
葛韵.
欧亚大陆东部复合范铜铸件研究综述[J]
.三代考古,2018,0(1):419-433.
3
梁宏刚.
二里头遗址出土冶铸遗物中一些特殊现象的思考[J]
.南方文物,2019(5):60-67.
被引量:1
4
廉海萍,谭德睿,郑光.
二里头遗址铸铜技术研究[J]
.考古学报,2011(4):561-575.
被引量:25
5
马今洪.
上海博物馆藏二里头文化束腰爵新探[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3):20-28.
被引量:1
6
蔡杰.
二里头文化铜铃的类型与铸造分析[J]
.中原文物,2014(4):53-58.
被引量:2
7
周文丽,刘煜,岳占伟.
安阳殷墟孝民屯出土两类熔铜器具的科学研究[J]
.南方文物,2015(1):48-57.
被引量:9
8
张国硕,李昶.
论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学术价值与意义[J]
.华夏考古,2016(1):56-66.
被引量:3
9
陈国梁.
二里头遗址铸铜遗存再探讨[J]
.中原文物,2016(3):35-44.
被引量:10
10
张昌平.
二里头文化至殷墟文化时期青铜器鋬的铸造技术及其发展[J]
.文物,2016(9):56-68.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40
1
李岩.
东莞村头遗址第二次发掘简报[J]
.文物,2000(9):25-34.
被引量:15
2
文化残存研究——文化人类学方法论研究之二[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3):52-56.
被引量:5
3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器和玉器[J]
.考古,1978(4).
被引量:31
4
遵循毛主席的指示,做好文物博物馆工作[J]
.文物,1978(8):1-11.
被引量:24
5
孙桂恩.
试说烟墩山出土的“铜角状器”和“铜鐏”的名称与用途[J]
.文物,1958(1):34-35.
被引量:4
6
偃师二里头遗址新发现的铜器和玉器[J]
.考古,1976(4):259-263.
被引量:72
7
蒋大沂.
“鉴”和“角状铜饰”[J]
.文物,1957(8):49-51.
被引量:4
8
江苏丹徒县烟墩山出土的古代青铜器[J]
.文物,1955(5):58-62.
被引量:32
9
熊卜发.
湖北孝感地区商周古文化调查[J]
.考古,1988(4):300-306.
被引量:25
10
张岱海.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首次发现铜器[J]
.考古,1984(12):1069-1071.
被引量:45
引证文献
4
1
方林.
肥西三官庙遗址出土青铜兵器的年代及相关问题[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0):6-9.
被引量:1
2
朱乃诚.
从牙璋看夏文化向南方地区的扩散[J]
.江汉考古,2021(6):144-151.
被引量:3
3
朱乃诚.
光泽与夏文化向福建东南沿海地区传播有关问题的探索[J]
.福建文博,2024(1):2-10.
4
和一帆.
二里头文化铃器三题[J]
.音乐文化研究,2024(2):127-135.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朱乃诚.
考古学视野下古代玉器反映的文化迁徙与融合[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2022,24(6):1-12.
2
张睿祥,魏国锋.
合肥地区发现的商代青铜器年代及其相关问题[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3,40(6):40-44.
3
宋亚飞,陈民镇.
李学勤先生与巴蜀文化研究[J]
.邯郸学院学报,2024,34(1):78-84.
4
朱乃诚,张军,刘侃.
绍兴九板桥玉戈玉圭和夏遗民奔越[J]
.考古与文物,2024(10):62-67.
1
高群服.
刘铭传抗击侵台法军始末[J]
.文史知识,2004(8):34-41.
2
張秀玉.
周盛波光緒十二、十三年書札選録[J]
.历史文献,2014(1):190-201.
3
阴秀文,许保增.
穿越神秘古街[J]
.走向世界,2011(30):78-80.
4
李龙.
试论隋唐时期蜀道的兴盛[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32(9):97-101.
5
刘飞霞.
塞上驿城鸡鸣驿[J]
.丝绸之路,2012(5):64-65.
6
谜语天地[J]
.开心(老年),2016,0(12):31-31.
7
翁礼华.
江山代有人才出[J]
.浙江经济,2010(19):57-57.
8
徐邦达.
宋徽宗赵佶亲笔画与代笔画的考辨[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1):62-67.
被引量:46
9
梦斋主人.
“宋元佑三年”款纪年青花瓶之我见[J]
.收藏界,2008(9):66-68.
10
隋竹丽.
试析马丁·路德反封建的局限性[J]
.佳木斯师专学报,1989,7(2):5-8.
东方博物
201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