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目连救母》在河南的诞生及衍变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目连(梵文Mahamauaglayayana)《法华经》译为大目犍连,《阿弥陀经》译为摩诃目犍连,意译即"萝卜",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其原型在印度本是个"于母不孝"的儿子,但是在隋朝,《佛说盂兰盆经》沿着古"丝绸之路"进人中土后,受到中华民族悠久、厚重的文化母体的滋养,在强大的儒教和道教文化的影响下,"目连救母"这个单一的佛教故事蜕化成了"三教合一"并且包裹在民俗事象中的伟大作品。在长达1800年的流传过程中,"孝道文化之乡"中原的劳动人民,又将目连和刘青提这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行了颠覆性改变,使目连成了足可与"二十四孝"相媲美的大孝子。
作者 马紫晨
出处 《东方艺术》 2014年第S2期59-63,共5页 Oriental Art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