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4年第5期1-2,共2页
Folk Culture Forum
同被引文献26
-
1陈连开.20世纪汉民族研究概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6):4-12. 被引量:4
-
2钟敬文.民俗文化学发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5):1-13. 被引量:71
-
3孟宪范.中国民族学十年发展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1989(2):149-158. 被引量:3
-
4徐杰舜.试论汉字对汉民族的内聚作用[J].浙江社会科学,1996(3):80-83. 被引量:2
-
5王地山.对汉民族源流的全方位审视[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14(1):41-43. 被引量:1
-
6徐杰舜.走进历史田野:历史人类学散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
7新华社北京1995年8月8日电.
-
8徐杰舜,周耀明.汉族风俗文化史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
91995年8月12日香港《大公报)[N].1995-08-22.
-
10徐杰舜主编.雪球:汉民族研究的人类学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二级引证文献6
-
1杨丽娟.学术合作:人类学中国化的学者探索——以徐杰舜教授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4(6):29-35. 被引量:1
-
2王华.“汉民族”是怎样“炼成”的?——读徐杰舜《汉民族史记》[J].贵州民族研究,2020,41(7):173-180. 被引量:3
-
3毛巧晖.2023民间文学:本体研究与跨学科对话[J].中国文艺评论,2024(2):45-57. 被引量:1
-
4祝鹏程.中国民间文学研究2023年度报告[J].民间文化论坛,2024(2):27-41.
-
5李向振,刘璐瑶,李顺.中国民俗学研究2023年度报告[J].民间文化论坛,2024(2):42-57.
-
6何月华,龙晔生.徐杰舜先生学术史述评[J].民族论坛,2015(2X):12-19.
-
1胡静.大夏古城——统万城的历史演变[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S3):66-68. 被引量:1
-
2于幼军.社会主义在中国[J].粤海风,2011(3):3-11.
-
3殷荫元.陈毅三考庐山父母官[J].党史文苑,1997,0(1):30-30.
-
4张晓松.走过田野——两位人类学者的黔地行踪[J].华夏人文地理,2001(6):114-118.
-
5宋阳.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之我见[J].赤子,2015(9):73-73. 被引量:4
-
6赵莹波.浅析唐宋元时期东南沿海与日本肥前国的海上交通和贸易[J].史林,2016(6):37-42. 被引量:1
-
7熊寰.中日古瓷国际竞市研究--以景德镇和肥前瓷器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1):108-123. 被引量:20
-
8刘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和影响[J].福建党史月刊,2009(12X):35-36. 被引量:3
-
9何纪生.略述中国古代铜鼓的分布地域[J].考古,1965(1):31-39. 被引量:4
-
1060年,热词[J].经营者,2009(23):6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