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歌谣》周刊发刊词作者辨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歌谣》周刊发刊词在发表时未署作者之名,但当所有当事人都去世之后,著作权被归入周作人名下。本文追溯“周作人说”的源流,钩沉文献,一一缕析,并对此说提出质疑,指出,治学术史者,可以把一种合理的推论当作观点提出,但绝不能当作“史实”来使用。
作者
施爱东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2期91-97,共7页
Folk Culture Forum
关键词
《歌谣》周刊发刊词
民俗学
周作人
常惠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03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51
参考文献
3
1
周晓.
民间文学[J]
.湖南农业,2002(6):39-39.
被引量:1
2
梁启超撰汤志钧导读中国历史研究法[M].
3
陈子善,张铁荣编,周作人.周作人集外文[M]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
共引文献
2
1
关威.
“五四”新文化时期两性伦理观念的嬗变[J]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6(1):121-142.
被引量:2
2
马睿.
无法安放的文学想象:现代中国文学自治论的发生及困境[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5(1):82-9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03
1
赵黎明.
开辟新文学的另一种传统——《歌谣》周刊活动与五四新文学的构建[J]
.长江学术,2009(1):1-9.
被引量:3
2
户晓辉.
民俗与生活世界[J]
.文化遗产,2008(1):53-60.
被引量:31
3
岩本通弥,宫岛琴美.
以“民俗”为研究对象即为民俗学吗——为什么民俗学疏离了“近代”[J]
.文化遗产,2008(2):78-86.
被引量:39
4
杨利慧.
钟敬文及其民间文艺学思想[J]
.文学评论,1999(5):151-156.
被引量:12
5
汪玢玲.
鲁迅与民间文学[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6,5(0):17-36.
被引量:2
6
林莺.
鲁迅论民间文学[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7,14(1):209-224.
被引量:2
7
高丙中.
中国民俗学的人类学倾向[J]
.民俗研究,1996(2):6-14.
被引量:51
8
钟敬文.
民俗文化学发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5):1-13.
被引量:73
9
钱理群.
周作人的民俗学研究与国民性考察[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5(5):19-26.
被引量:6
10
张振犁.
晚清卓越的民俗学者黄遵宪[J]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3(2):33-3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3
1
吕微.
中国民间文学的西西弗斯——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读后[J]
.民俗研究,2008(4):247-265.
被引量:5
2
陈怀宇.
赫尔德与周作人——民俗学与民族性[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4(5):54-65.
被引量:15
3
李海英.
晚清来华外交官威达雷与《中国民俗》[J]
.民俗研究,2014(3):57-61.
被引量:3
4
刘东方.
论常惠编辑《歌谣》周刊的理念[J]
.出版发行研究,2015(1):106-108.
被引量:1
5
戴建国.
民国民俗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述略[J]
.民俗研究,2016(5):34-43.
被引量:1
6
袁先欣.
“到民间去”与文学再造:周作人汉译石川啄木《无结果的议论之后》前后[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4):35-51.
被引量:6
7
周星.
平民·生活·文学:周作人的民俗学思想[J]
.西北民族研究,2020(3):144-159.
被引量:3
8
张多,祝鹏程,李向振,惠嘉,张青仁,梅东伟,孟令法.
回返学科领域的基本问题--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建设青年谈[J]
.民间文化论坛,2022(4):18-33.
被引量:4
9
周争艳.
何为“真”:学术史背景下顾颉刚“真”之观念的演变[J]
.文化遗产,2022(6):111-118.
被引量:1
10
袁先欣.
民众的文艺如何可能?——鲁迅与民间文学关系重探[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4):73-101.
二级引证文献
51
1
庞文薇.
德意志浪漫视域下的赫尔德“人民”思想[J]
.语言教育,2023,11(4):123-133.
2
万驰.
民国时期知识精英的乡土课程实验:以歌谣为例[J]
.全球教育展望,2021,50(12):47-54.
3
叶淑媛,程金城.
新时期文学民族性建构之反思[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0(5):94-101.
被引量:3
4
徐从辉.
新世纪以来的周作人研究[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5):64-70.
被引量:1
5
吴新锋.
多样性的诗学和声:民间文学志的可能性[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3):111-115.
被引量:2
6
刘晓春.
民俗与民族主义——基于民俗学的考察[J]
.学术研究,2014(8):136-144.
被引量:13
7
卢文婷.
周作人与顾颉刚:“五四”民俗学的双重变奏——《歌谣周刊》中的德国浪漫主义影响[J]
.江苏社会科学,2014(3):200-207.
被引量:3
8
户晓辉.
重识民俗学的浪漫主义传统——答刘宗迪和王杰文两位教授[J]
.民族艺术,2016(5):116-126.
被引量:5
9
祝鹏程.
2016年民间文学研究报告——以神话、传说与故事为主[J]
.民间文化论坛,2017(1):39-54.
10
马士奎.
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北京民谣英译[J]
.山东外语教学,2018,39(2):98-107.
被引量:4
1
苏武牧羊[J]
.学生阅读世界(小学生),2014(6):8-8.
2
常惠巧计释苏武[J]
.山西教育(管理版),2001,0(14):45-45.
3
何谓民俗学[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5(2):11-11.
4
韦文康,韦顺.
台静农传略[J]
.新文学史料,1999,0(4):4-10.
被引量:3
5
毛继增.
两岸文化交流的先驱——悼念许常惠教授[J]
.人民音乐(评论),2001(7):29-31.
6
孙富磊.
常惠:三朝外交家,六次出西域[J]
.文史天地,2014,0(12):32-34.
7
山曼.
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J]
.民俗研究,1995(1):5-7.
8
刘锡诚.
关于顾颉刚的一篇佚文[J]
.民俗研究,1999(1):21-24.
9
王文宝.
常惠对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贡献与台湾出版的“俗文学丛刊”[J]
.西北民族研究,2010(1):189-191.
10
忆江南.
苏武牧羊之后[J]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蓝版),2009(2):52-53.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