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俗过程中的文化身份和研究伦理
被引量: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全球化时代要求民俗工作者置身于一个超出研究领域的文化语境之中,并把传统和民俗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引发了研究者与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资料提供人在民俗学知识生产过程(民俗过程)中的权利、身份和伦理关系问题。它是现代学者必须首先面对或讲述的一个“道德故事”。
作者
劳里.杭柯
户晓辉
机构地区
芬兰科学院理事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4期98-105,共8页
Folk Culture Forum
关键词
民俗过程
传统
文化身份
研究伦理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0
引证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14
同被引文献
200
1
马硕,张栋.
神话思维的叙事转化机制探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2):169-176.
被引量:6
2
孟飞,李振鹏.
21世纪以来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转向、样态与趋势[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1(2):333-344.
被引量:3
3
伍彦谚.
论神话哲学思维对民族舞蹈的影响[J]
.江淮论坛,2022(4):176-182.
被引量:1
4
徐华龙.
现代都市的泛民俗化问题[J]
.民俗研究,2000(4):48-55.
被引量:5
5
岩本通弥,王晓葵.
作为方法的记忆——民俗学研究中“记忆”概念的有效性[J]
.文化遗产,2010(4):109-115.
被引量:35
6
彭兆荣.
此“博物”抑或彼“博物”:这是一个问题[J]
.文化遗产,2009(4):1-8.
被引量:10
7
钟敬文.
从事民俗学研究的反思与体会[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12-17.
被引量:27
8
乌丙安.
论当代中国民俗文化的剧变[J]
.民俗研究,1996(2):1-5.
被引量:15
9
刘毅.
论民俗及其心理分析的可能性与途径——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J]
.贵州民族研究,1994,14(1):47-52.
被引量:6
10
乔津.
首届民俗学会暑期研修班在芬兰举行[J]
.民族文学研究,1992,10(1):96-9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3
1
王旭.
遗产的生产:民俗文物生命价值的重构[J]
.艺术与民俗,2019(2):45-49.
2
林继富.
“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文化身份——基于刘德方的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4):86-92.
被引量:16
3
周建新.
集体行动情境中的民、俗、学者与民俗学研究——以客家围龙屋保护为中心的讨论[J]
.民俗研究,2012(3):87-94.
被引量:4
4
杨利慧.
遗产旅游语境中的神话主义——以导游词底本与导游的叙事表演为中心[J]
.民俗研究,2014(1):27-37.
被引量:45
5
王志清.
从后稷感生神话到后稷感生传说的“民俗过程”——以旅游情境中的两起故事讲述事件为研究对象[J]
.青海社会科学,2014(6):183-189.
被引量:4
6
户晓辉.
民间文艺表达私法保护的目的论[J]
.民族文学研究,2016,34(3):7-26.
被引量:3
7
李清华.
设计与生活世界——当代设计文化的一个现象学反思[J]
.创意设计源,2016(5):43-49.
被引量:3
8
杨利慧.
民俗生命的循环:神话与神话主义的互动[J]
.民俗研究,2017(6):43-52.
被引量:14
9
施爱东.
“神话主义”的应用与“中国民俗学派”的建设[J]
.民间文化论坛,2017(5):5-10.
被引量:7
10
马千里.
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基本问题及其辨析[J]
.民族艺术,2018(2):59-6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14
1
林嫦娥.
非遗文化在高职院校中活态传承途径的探索——以泉州德化陶瓷为例[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56(3):32-33.
被引量:1
2
李靖.
神话的电影媒介化讲述与本体研究:以《女娲补天》为个案[J]
.西北民族研究,2021(3):68-81.
被引量:8
3
洪允姬.
寻找神话的现在性——从“神话的回归”到神话主义[J]
.西北民族研究,2021(3):55-67.
被引量:4
4
武芳,杨俊萍.
高职院校传承与发展山西非遗文化的实践性研究——以山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0(5):226-228.
5
高健.
遗产旅游语境中神话的神圣性再造——以佤族司岗里为个案[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1):108-114.
被引量:2
6
王均霞.
朝向普通人日常生活实践的神话图像叙事研究——以手工艺为中心的考察[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1):93-99.
被引量:1
7
陈静梅.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述评[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77-84.
被引量:35
8
文永辉.
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保护存在问题及制度完善——基于对贵州的田野调查[J]
.广西民族研究,2013(1):189-194.
被引量:11
9
文永辉.
少数民族“非遗”开发中利益分享制度的法律规制——基于贵州的田野调查[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2):22-31.
被引量:11
10
贺小利,甘萌雨.
近十余年来我国客家围龙屋研究综述[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34(2):22-27.
被引量:2
1
刘明杉.
瓷器上的道德故事[J]
.中华文化画报,2012,0(4):28-35.
被引量:1
2
张殿增.
撰写续志概述应注意的问题[J]
.巴蜀史志,2004(5):15-16.
3
吴建华.
先秦至隋朝羌氐两族兴衰罔论——兼论洛阳古代石刻中的羌氐族姓氏及民族融合[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4):20-23.
被引量:1
4
姜义华.
走出思想上文化上的“被殖民”[J]
.社会科学,2012(5):155-156.
5
樊波.
西安韦曲出土唐《王怜墓志》探赜——兼谈西魏重臣王思政家族相关问题[J]
.文博,2012(3):23-25.
被引量:2
6
孔祥军.
秦简牍所载农田形制与管理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104-108.
被引量:4
7
刘华.
愿为祖国效力终身的土力学专家聂守智[J]
.江淮文史,2003(3):50-59.
8
张殿增.
续志概述撰写浅谈[J]
.黑龙江史志,2005(3):32-33.
9
杨华.
巴族崇“蛇”考(上)[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995,13(3):13-24.
被引量:2
10
冯一下.
康熙二十三年(1684):一个应该重视的历史年代[J]
.中学历史教学,2014(6):23-24.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