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的生活本身” 被引量:1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923年2月,中国文化界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科玄论战”。论战缘起于张君劢在清华大学的题为“人生观”的演讲,张在演说中对科学万能的思想倾向提出批评,力主划清科学与人生观的界限,着力提倡宋明理学。这一观点受到了以丁文江为代表的科学派的严厉批评。西方世界将这种观念分歧称做“斯诺命题”。1952年,经济学家哈耶克(F.A.Hayek)的《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出版,率先在西方文化界掀起了对于科学的反动。几年之后,物理学家斯诺(C.P.Snow)在剑桥大学做了题为“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的演讲,认为科学所应得到的尊崇和重视还远远不够。后来,人们就把科学家与人文学者之间这种对于文化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判断的互相对立现象称为斯诺命题。今天,在一贯波澜不惊的民俗学圈内,也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文与科学的论战。最近,“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网站关于“田野是什么”的论争,无疑可以看做是斯诺命题在民俗学界的一次强势回应。其中涉及到许多关于人文学科的学术伦理与科学哲学的问题,对于我们清理民俗学乃至整个人文科学的学术思路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有意思的是,这场论争不是发生在科学家与人文学者之间,而是发生在人文学科内部。论争的两个发起者施爱东和刘宗迪,都是原本出身于自然学科,后来从事人文学科的青年学者,这一论争被学界同人戏称为“石榴(施刘)之争”。论争引起了许多民俗学同人的关注,成为近期民俗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以下为论争双方的前期论辩整理稿。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6期1-11,共11页 Folk Culture Forum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41

引证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3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