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俗主义论与德国民俗学
被引量: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民俗主义论(folklorismus),亦称“新民俗主义”或“伪民俗”论,是20世纪德国民俗学所提出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本文主要介绍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和主要观点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当代社会中的“二手民俗”现象的讨论及其对于德国民俗学学科发展的影响。
作者
王霄冰
机构地区
慕尼黑大学亚洲研究所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6年第3期100-105,共6页
Folk Culture Forum
关键词
民俗主义
伪民俗
德国民俗学
民俗学理论
folklorismus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8
引证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433
同被引文献
208
1
徐赣丽.
生活与舞台——关于民俗旅游歌舞表演的考察和思考[J]
.民俗研究,2004(4):134-148.
被引量:27
2
罗伯特.巴龙,黄龙光.
美国公众民俗学:历史、问题和挑战[J]
.文化遗产,2010(1):86-96.
被引量:8
3
陈志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与民族国家认同——以“大禹祭典”为例[J]
.文化遗产,2010(2):26-36.
被引量:14
4
岩本通弥,王晓葵.
作为方法的记忆——民俗学研究中“记忆”概念的有效性[J]
.文化遗产,2010(4):109-115.
被引量:36
5
李灵灵.
民俗形态与文化传统的活态保护[J]
.文化遗产,2009(4):19-24.
被引量:11
6
徐赣丽.
民俗旅游与“传统的发明”——桂林龙脊景区的个案[J]
.文化遗产,2009(4):113-120.
被引量:13
7
岩本通弥,宫岛琴美.
以“民俗”为研究对象即为民俗学吗——为什么民俗学疏离了“近代”[J]
.文化遗产,2008(2):78-86.
被引量:38
8
储冬爱.
传统时期岭南地区“七姐诞”的民俗探析——以广州珠村为例[J]
.文化遗产,2008(4):112-119.
被引量:7
9
宋俊华.
文化生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J]
.文化遗产,2012(1):1-5.
被引量:130
10
岩本通弥,西村真志叶.
“都市民俗学”抑或“现代民俗学”?--以日本民俗学的都市研究为例[J]
.文化遗产,2012(2):111-121.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25
1
姚尧.
民俗主义视觉下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J]
.传承,2008(20):130-131.
被引量:2
2
杨利慧.
神话的重建——以《九歌》、《风帝国》和《哪吒传奇》为例[J]
.民族艺术,2006(4):65-71.
被引量:13
3
施爱东.
郭德纲及其传统相声的“真”与“善”[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2(2):47-61.
被引量:16
4
刘晓春.
谁的原生态? 为何本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原生态现象分析[J]
.学术研究,2008(2):153-158.
被引量:147
5
储冬爱.
乞巧的复活与蜕变——以广州珠村“七姐诞”活动为例[J]
.民族艺术,2009(3):38-45.
被引量:18
6
储冬爱.
“城中村”民俗文化嬗变与和谐社会调适[J]
.广西民族研究,2009(3):90-95.
被引量:13
7
陈超颖,黄涛.
民俗主义视角下的“天一角”温州小吃营销策略分析[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2):24-29.
被引量:1
8
张禾.
民俗主义下的当代晋祠庙会研究[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9(2):32-34.
被引量:3
9
李柳赟,许燕滨.
论南宁民俗节庆文化中民俗主义问题——以香火龙民俗文化旅游节为例[J]
.文学界(理论版),2012(5):325-326.
被引量:3
10
许莉萍,陈志勤.
民间艺术与地方形象再定位——从“金罗店”到“龙船罗店”[J]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9(3):52-5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33
1
唐涤非,欧阳艺鸣,钱理文.
重现与发展:从祈望幸福的场域看广州珠村乞巧节[J]
.装饰,2022(12):97-100.
2
匡卉,郑欣.
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非遗战略及其传播现象[J]
.中国农村观察,2021(1):40-50.
被引量:12
3
陈科锦.
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和艺术化传承——以永康铜艺的双重传承模式为例[J]
.艺术与民俗,2019(1):65-71.
被引量:1
4
徐小霞,田兆元.
经济民俗学视域下优秀文化的利用与开发[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1,42(4):91-93.
5
黄艾薇.
枫香印染技艺应用与瑶族服饰产业发展前景探析——以麻江县河坝村为例[J]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22(2):176-184.
6
胡卫军.
文化共同体与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与传承[J]
.华夏文化论坛,2022(2):283-292.
被引量:1
7
石琪琪,何洁.
审美制度与文化表征:多重文化语境中的“珠郎娘美”[J]
.民族论坛,2020(3):106-112.
8
徐磊,荣树云.
非遗保护运动与民俗传统的互动同构——以杨家埠灶王年画为个案[J]
.民俗研究,2020,0(2):116-123.
被引量:12
9
苏娟.
民俗叙事:瑶汉民族共享符号的构筑与认同——以广西富川刘仙娘信俗为例[J]
.华中学术,2023(4):239-246.
10
刘程程.
七宝古镇传说群的景观叙事研究[J]
.华中学术,2021(2):222-228.
1
关于“民俗主义”[J]
.民间文化论坛,2007(1):49-49.
2
高艳芳.
非遗保护之伪民俗探析[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1):12-13.
被引量:2
3
沃尔夫刚.卡舒巴,吴秀杰.
面对历史转折的德国民俗学[J]
.民间文化论坛,2007(1):55-57.
被引量:3
4
王杰文.
超越“日常生活的启蒙”——关于“经验文化研究”的理解与批评[J]
.文化遗产,2014(6):9-20.
被引量:4
5
木林.
走向田野[J]
.西北民族研究,2003(4):195-199.
6
杨晖,罗兴萍.
西方学者对周作人民俗思想形成的影响[J]
.宜宾学院学报,1999(3):28-30.
7
王思颖.
谈对民俗的认识[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18(3):21-23.
8
董晓萍.
钟敬文的民俗学理论研究与社会活动[J]
.西北民族研究,2002(2):66-71.
被引量:1
9
徐华龙.
“金蜘蛛”民俗文化丛书·总序[J]
.民俗研究,1998(4):96-98.
10
李灵灵.
民俗形态与文化传统的活态保护[J]
.文化遗产,2009(4):19-24.
被引量:11
民间文化论坛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