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文关怀与民间文化研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民间文化研究中,存在过度科学化的倾向。本文从方法论层面入手,从物质化和本质化两个主要角度,对这种倾向可能给研究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倡导在科学研究中增加人文主义的角度,以求促进民间文化研究产生更加丰富的研究成果。
作者
王建民
机构地区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7年第2期3-7,共5页
Folk Culture Forum
关键词
民间文化
人文关怀
文化特征
物质化
物质文化
人类学理论
方法论层面
文化研究者
本质化
研究成果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3
1
郭于华.
试论民俗学的社会科学化[J]
.民间文化论坛,2004(4):9-14.
被引量:30
2
陈泳超.
我对于民俗学的学科理解[J]
.民间文化论坛,2004(3):88-90.
被引量:13
3
高丙中.
圣诞节与中国的节日框架[J]
.民俗研究,1997(2):20-27.
被引量:31
二级参考文献
2
1
(美)邓迪斯(Dundes,A.)编,陈建宽,彭海斌.世界民俗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2
郭于华.
生活在后传统之中[J]
.读书,1997,0(6):11-17.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57
1
张祺.
草根媒介:社会转型中的集体身份建构——对贵州西部方言苗语影像的多点民族志研究[J]
.政治人类学评论,2021(1):1-75.
2
梁燕.
西方节日文化冲击与岭南节日文化的兼容[J]
.南方论刊,2000(10):17-18.
3
陈勤建.
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和边界——民俗学在当下的问题与思考之一[J]
.西北民族研究,2014(3):173-186.
被引量:7
4
甘世安,魏水利.
中美节庆文化的表征与内涵分析及其启示[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1):93-97.
被引量:11
5
高丙中.
作为一个过渡礼仪的两个庆典——对元旦与春节关系的表述[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1):49-55.
被引量:38
6
吉国秀.
东北民俗文化:区域社会转型的精神动力[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5):85-89.
被引量:23
7
董金权.
真实抑或假想?——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二元分歧[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66-72.
被引量:1
8
吕微.
中国民间文学的西西弗斯——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读后[J]
.民俗研究,2008(4):247-265.
被引量:5
9
聂家昕.
由单族群的“神祇”到跨族群的“村落神”——关于一个朝鲜族、汉族混居村落“山神祭祀圈”的民俗叙事[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120-129.
被引量:1
10
夏小华,刘克思.
美国节庆、纪念日的文化意蕴及其价值启示——基于情感教育的视角[J]
.前沿,2010(1):170-17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2
1
刘铁梁.
村落──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42-48.
被引量:110
2
骆香庭.
浅论中国人的子嗣观[J]
.传承,2008(16):64-65.
被引量:3
3
姜振华,胡鸿保.
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女性——山东闫村调查谈[J]
.民俗研究,2002(4):42-48.
被引量:1
4
项萌.
家族祭祀制度中的女性——对桂东南客家家族某村落的考察[J]
.妇女研究论丛,2005(5):43-48.
被引量:7
5
黄小明,黄跃国.
高校艺术教育开发利用本土民族艺术资源的研究[J]
.艺术百家,2005,21(5):147-150.
被引量:17
6
苏日娜,赛尔格.
蒙古族流动人口的婚姻家庭状况——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6):65-69.
被引量:5
7
廖明君,张士闪.
艺术民俗学研究:将乡民艺术“还鱼于水”——张士闪教授访谈录[J]
.民族艺术,2006(4):13-26.
被引量:10
8
张莹,李树茁.
育龄妇女身份的探索研究——基于社会性别公平视角对DQ县的调查[J]
.妇女研究论丛,2007(4):17-22.
被引量:3
9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陶铁柱译).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10
王君平.人口文化大院改变生育观念[N].人民日报.2008-02-03,(008).
引证文献
4
1
王卫华.
论女性在血缘亲属体系中的“外人”身份——以榆钱村春节家祭为个案[J]
.民俗研究,2012(4):85-92.
被引量:4
2
王卫华.
论妇女春节家祭地位与子嗣的关系——以山东YQ村为例[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6):144-149.
3
王敏玲.
云南本土舞蹈进高校课堂的实践研究[J]
.音乐时空,2015,0(16):99-99.
4
梁雨.
山西民间舞在高校的普查[J]
.参花(下),2020(8):78-8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杨华.
作为变革者:农村青年女性的依附性身份与外人气质[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37(5):60-69.
被引量:17
2
汪新筱,江珊,张积家.
空间语言标记影响亲属关系的容器隐喻[J]
.心理学报,2018,50(9):953-964.
被引量:7
3
杨涛.
山西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及传承发展研究[J]
.黄河之声,2021(22):169-171.
4
施玉茹,朱志勇.
结构与解构——农村第一代女性博士研究生婚恋观的自我民族志研究[J]
.高等教育评论,2023,11(1):244-260.
5
谷茂君,孟令法.
春节家祭仪式的传承与现代变迁——基于四川省江油市永胜镇的田野调查[J]
.河池学院学报,2024,44(1):48-56.
1
何龙群.
“符号广西”思考[J]
.广西民族研究,2015(5):131-135.
被引量:2
2
苏醒.
中国象征人类学研究的新进展:《象征人类学理论》评介[J]
.民族研究,2015(1):114-115.
3
江林昌.
清华简与先秦诗乐舞传统[J]
.文艺研究,2013(8):43-47.
被引量:15
4
王清华.
影视人类学与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J]
.红河探索,2010,0(5):14-18.
5
赵晓玉.
浅谈我国公共艺术的现状和发展[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4):180-180.
被引量:3
6
石奕龙.
斯图尔德及其文化人类学理论[J]
.世界民族,2008(3):62-71.
被引量:22
7
李慧.
“刘三姐”作为象征符号的演变与重构[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6):59-63.
被引量:7
8
彭兆荣,李春霞.
“自我的他性”:族群共同体的语境化表述[J]
.思想战线,2011,37(6):6-10.
被引量:3
9
东昕.
《人类学一百年》评介[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4).
10
石水.
国家教委第二期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在昆明举行[J]
.民族艺术,1997(1):197-200.
民间文化论坛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