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包容地看待复杂社会的复合文化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们的主流社会是以追求民族现代文化为标榜的。这种追求演变到当下,所谓“现代”文化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传统文化在“民间”仍然传承着,大量可以被辨识为“外来渊源”的文化也异常活跃,因此我们处于拥有复合文化的复杂社会。
作者
高丙中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7年第2期7-9,共3页
Folk Culture Forum
关键词
法定假日
仪式活动
时间框架
传播机制
官方媒体
节俗
父亲节
荦荦大者
人从
整体框架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73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5
参考文献
4
1
郭于华.
试论民俗学的社会科学化[J]
.民间文化论坛,2004(4):9-14.
被引量:30
2
陈泳超.
我对于民俗学的学科理解[J]
.民间文化论坛,2004(3):88-90.
被引量:13
3
伍野春,阮荣.
民国时期的移风易俗[J]
.民俗研究,2000(2):59-70.
被引量:20
4
高丙中.
圣诞节与中国的节日框架[J]
.民俗研究,1997(2):20-27.
被引量:31
二级参考文献
2
1
(美)邓迪斯(Dundes,A.)编,陈建宽,彭海斌.世界民俗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2
郭于华.
生活在后传统之中[J]
.读书,1997,0(6):11-17.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73
1
张祺.
草根媒介:社会转型中的集体身份建构——对贵州西部方言苗语影像的多点民族志研究[J]
.政治人类学评论,2021(1):1-75.
2
贾秀堂.
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以20世纪20年代的山西省为个案[J]
.史林,2008(1):127-139.
被引量:4
3
梁燕.
西方节日文化冲击与岭南节日文化的兼容[J]
.南方论刊,2000(10):17-18.
4
陈勤建.
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和边界——民俗学在当下的问题与思考之一[J]
.西北民族研究,2014(3):173-186.
被引量:7
5
忻平,张坤.
政俗关系视野下的民国“新年”之争——以《申报》为中心[J]
.江苏社会科学,2014(2):241-249.
被引量:5
6
高丙中.
民族国家的时间管理——中国节假日制度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J]
.开放时代,2005(1):73-82.
被引量:41
7
甘世安,魏水利.
中美节庆文化的表征与内涵分析及其启示[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1):93-97.
被引量:11
8
高丙中.
作为一个过渡礼仪的两个庆典——对元旦与春节关系的表述[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1):49-55.
被引量:38
9
吉国秀.
东北民俗文化:区域社会转型的精神动力[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5):85-89.
被引量:23
10
董金权.
真实抑或假想?——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二元分歧[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66-7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5
1
陈勤建.
现实性:中国民俗学的世纪抉择[J]
.民俗研究,1998(4):1-10.
被引量:7
2
高丙中.
圣诞节与中国的节日框架[J]
.民俗研究,1997(2):20-27.
被引量:31
3
乌丙安.
朝鲜巫俗与满蒙巫俗的比较研究[J]
.民俗研究,1996(3):56-62.
被引量:5
4
叶涛.
民俗特质论[J]
.民俗研究,1991(4):22-26.
被引量:4
5
陈勤建.
论民俗的特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现代社会与民俗学研究[J]
.民俗研究,1985(1):22-31.
被引量:9
6
乌丙安.
《神秘的清宫萨满祭祀》序[J]
.满族研究,1994(4):44-45.
被引量:1
7
刘莎莎.
中国后现代音乐与消费文化[J]
.人民音乐(评论),2004(8):42-44.
被引量:4
8
张志伟.
全球化、后现代与哲学的文化多元性——简论中国哲学面临的困境与机遇[J]
.现代哲学,2004(4):58-64.
被引量:3
9
高一虹.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27-31.
被引量:511
10
叶春生.
开创民俗文化立体研究的新纪元[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1):102-10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王咏.
从“玉龙雪山彝家火把节”思考民俗主义[J]
.民族艺术研究,2009,22(4):87-90.
被引量:1
2
吴芙蓉.
节日旅游语境下民间表演艺术的再利用——以南京传统节俗表演艺术为例[J]
.艺术百家,2010,26(A02):59-61.
被引量:1
3
吕文澎.
中国式圣诞节的后现代解读[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3(2):139-144.
被引量:3
4
王德刚.
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基于民俗学者深度访谈与文献对读研究[J]
.民俗研究,2019(2):33-49.
被引量:20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吴芙蓉.
民俗旅游语境中的民族节日表演艺术——以大理白族节日表演艺术为例[J]
.云南社会科学,2011(6):81-84.
被引量:9
2
卜文娟.
由“抵制圣诞”行为引发的思考[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7(7):51-53.
3
单福彬.
民间表演艺术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以辽宁凌源皮影戏为例[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2):233-239.
被引量:4
4
仲天佐,宋丹.
政治生态中的民俗文化研究[J]
.青年与社会,2019,0(16):282-283.
5
徐勇志,周媛.
基于民俗文化的广东生态文化建设思考[J]
.岭南学刊,2019,0(5):116-121.
被引量:2
6
林继富,谭萌.
反思、自省与朝向生活——2019年中国民俗学[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0,12(2):115-132.
被引量:2
7
周薇曦.
二战期间战争报道中的文化认同——《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的援华动员[J]
.视听,2020(4):176-177.
8
侯丽.
高校民俗文化教育之探讨[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0(2):52-54.
9
刘守峰.
虚拟社区中的民俗认同——以虎扑黑话为例[J]
.民间文化论坛,2020(3):14-23.
被引量:2
10
申十,杨丽.
“我们”的孩子:社会资本与早期教育公平——兼评罗伯特·帕特南《我们的孩子》[J]
.中国非营利评论,2020,25(1):298-314.
1
温家宝专访幕后的300人团队[J]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0(1).
2
王庆环.
金庸趣谈中国文化[J]
.党的生活(河南),2007(9):55-55.
3
孙春日.
延边多源与复合文化格局的形成及其人文特征[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3(4):64-69.
被引量:1
4
何平.
2008年被称为“中国山寨年”[J]
.经济管理文摘,2009(1):46-46.
5
吴宏华,张立新.
加快文化名市建设[J]
.实践,2011(4):41-41.
6
乔晓光.
重塑民族敬畏之心 传统节日在当今社会中文化精神的传承[J]
.文明,2009(1):8-9.
7
王玉德.
五千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态势论析[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3):65-68.
8
王亚南.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新[J]
.云南社会科学,2003(S2):141-142.
被引量:4
9
苏源熙.
“礼”异“乐”同——为什么对“乐”的阐释如此重要[J]
.中国学术,2003,4(4):140-157.
被引量:3
10
潘照东.
略谈“西口文化”的基本特征[J]
.阴山学刊,2006,19(3):46-48.
被引量:1
民间文化论坛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