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味”的身体性的主体间性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味"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重要范畴,但在西方美学体系的参照下,它显得含糊、缺少科学性,且可能受到注重感官享乐的指责。但当我们运用西方当代美学理论"身体性的主体间性"来反观这个概念时,会发现它的含糊性与重视身体感受的特性,恰恰能反映中国古人对于审美活动的准确把握。
作者 丁朝虹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05X期61-63,共3页
基金 2010年度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主体间性的中国传统美学研究"(项目编号y20101603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7

  • 1赫尔曼·施密茨.1997/1980,《新现象学》,庞学铨,李张林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 2笛卡儿.《第一哲学沉思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6页.
  • 3理查德·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生活之美,艺术之思》,彭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352、354页.
  • 4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第27页.
  • 5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年,第71页.
  • 6钟嵘.《诗品》,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7页.
  • 7王夫之.《船山全书》第15册,长沙:岳麓书社,1995年,第826页.

共引文献1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