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明末奉教官员李之藻对“景教碑”的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明末杭州士大夫李之藻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他曾经深入研究“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并与在杭传教士共同探讨 ,得出景教碑是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最早文字资料的定论 ,形成景教碑发现于陕西而当时景教碑的研究中心却在浙江杭州的局面。这一历史事实长期来遭到忽视。
作者
计翔翔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1期130-136,共7页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关键词
李之藻
明朝末年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基督教史
景教碑
文化交流
浙江地方史
分类号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1
共引文献
7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1
1
张星烺编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1册,中华书局,1977年,第395页。
2
陈垣.《李之藻传》[J].国学,.
3
阳玛诺:《<景教流行中国碑颂正诠>序》,载徐宗泽:《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中华书局,1989年,第231页。
4
曾德昭著,何高济译:《大中国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90-191页;并参阅A.Semmedo,The History of that Great and Renoumed Monarchy of China,London,1655,p.157.
5
李之藻:《读景教碑书后》,载李之藻编《天学初函》,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影印。
6
关于这段经历,阳玛诺在《<景教流行中国碑颂正诠>序》中作有详细记录:“是碑也,大明天启三年,关中官命启土,于败墙基下获之,奇文古篆,度越近代,置廓外金城寺中。岐阳张公赓虞,拓得一纸,读竞踊跃,即遗同志我存李公之藻,云:‘长安掘地所得,名“景教流行中国碑颂”,殆与西学弗异乎?’李公披勘良然,色喜曰:‘今而后,中士弗得咎圣教来何暮矣!……’继而玄扈徐公光启,爱其载道之文,并爱其纪文字画,复镌金石,楷摹千古。”(徐宗泽:《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中华书局,1989年,第231页)
7
后来还收入李之藻主编,初次刊刻于明祟祯二年(1629)的《天学初函》。
8
李之藻在文末所署日期为“天启五年,岁在旃蒙赤奋若,日躔参初度”。据研究,系1625年6月12日(天启乙丑五月初八)。夏鸣雷(Henri Havret)以为“日躔参初度”为“小满”,即公历5月21日,夏历四月十六日,有误。冯承钧沿其误[冯承钧:《景教碑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台北)商务印书馆,1970]。正确的理解,17世纪初的“日躔参初度”应在“芒种”后、“夏至”前,即阳历6月12日。详李弘祺《景教碑出土时地的几个问题》注四,载《中国史新论》,(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
9
参阅拙作《“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时间考析》,载《文史》第58辑,中华书局,2002年。
10
徐宗泽:《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上海书店,1990年,据土山湾印书馆1938年影印,第74页。
共引文献
75
1
马建春,杨璇.
法文译史巨擘耿昇先生西域史译著的贡献[J]
.暨南史学,2020(1):252-265.
被引量:2
2
杨英.
《史记·封禅书》所记秦雍州杂祠考[J]
.人文杂志,2004(4):131-135.
被引量:1
3
吴莉苇.
明清传教士中国上古编年史研究探源[J]
.中国史研究,2004(3):137-156.
被引量:3
4
方潇.
阴阳五行学说与秦汉法律路线之选择[J]
.法商研究,2004,21(6):132-140.
被引量:3
5
刘怀君.
陕西省眉县成山宫遗址的再调查[J]
.考古与文物,2002(3):27-31.
被引量:4
6
向彪.
曹雪芹的世界眼光[J]
.红楼梦学刊,2005(1):73-91.
被引量:6
7
初晓波.
浅析中文"亚细亚"的词源及早期影响[J]
.国际政治研究,2005,26(1):63-70.
8
黄彰健.
论衣礼与商代周祭制度(上)[J]
.中国史研究,2002(1):11-49.
被引量:4
9
汪高鑫.
论刘歆的新五德终始历史学说[J]
.中国文化研究,2002(2):85-94.
被引量:13
10
葛承雍.
Khumdan为唐长安外来译名的新证[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20(3):51-54.
被引量:1
1
許蘇民.
论晚明基督教哲学家杨廷筠[J]
.中国文化,2012(2):186-195.
2
徐晓鸿.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J]
.天风,2015,0(2).
3
方遥.
关于黄道周心性论若干问题的探讨[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9.
被引量:1
4
滕松梅.
基督教会对近代烟台经济、文化的影响[J]
.史学月刊,2007(11):131-134.
被引量:2
5
杨必仪.
严复及李之藻与西方逻辑在近代中国的传播[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9):127-130.
6
李熊熊.
天主教杭州开教前史[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4):22-25.
7
林悟殊.
西安景教碑研究述评[J]
.中国学术,2000,2(4):239-260.
被引量:2
8
严锡禹.
景教的制度[J]
.天风,2016,0(4):20-21.
9
罗尚贤.
从大秦景教看道学与神学的关系[J]
.广东社会科学,1999(5):64-70.
被引量:1
10
陈义海.
论景教的“他者”特征与景教碑的文化身份[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3):52-57.
被引量:2
浙江学刊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