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公共空间与生活诗学——30年代的市民社会与市民小说摭谈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世纪30年代中国精英阶层的"现代民族国家想象"及其设计方案存在差异互补的路径和目标,比如南京政府以德国为楷模,中国共产党效法苏俄,自由主义以英美制度为样板,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则希望建立"商人政府"。孙中山在1924年也把"商人政府"看作"有识者"欲为全国人民探索的生路中的一条。这种"商人政府"实际上就是一种依托于市民社会、以经济为先导的建国方略。其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早就阐述过市民社会的重要性:
作者 李钧
出处 《都市文化研究》 2007年第1期61-84,共24页 Urban Cultural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51

  • 1张亦工.商民协会初探[J].历史研究,1992(3):40-53. 被引量:22
  • 2徐思彦.20世纪20年代劳资纠纷问题初探[J].历史研究,1992(5):32-44. 被引量:34
  • 3《三友社劳资争议仲裁经过》[J].纺织周刊,9.
  • 4《市府发表三友厂纠纷裁决书》,《申报》1932年9月2日.
  • 5《三友社对于仲裁之异议》[J].纺织周刊,.
  • 6《三友社劳资讼案》,《申报》1932年9月22日.
  • 7《三友纠纷案裁决后》,《申报》1932年9月17日.
  • 8《厂联会反对强制仲裁》,《申报》1932年9月2日.
  • 9《中华工业总联会讨论劳资争议强制仲裁》,《申报》1932年9月29日.
  • 10《棉业统制会关于劳资纠纷卷》,全国经济委员会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卷号44/2624.

共引文献9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