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自然物的人格象征和审美观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人类在生活中把有某种特征的自然物与人的活动进行类比,赋予自然物人格象征,形成对自然物的审美观。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典故等原因,中西方人们赋予自然物和自然景象的相同或不同的人格象征,反映了各自的审美观,也丰富了人类的语言。
作者 张霞
出处 《湘潮(理论版)》 2008年第12期63-64,共2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4

  • 1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5.
  • 2阿多诺.美学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 3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 4鲁道夫·阿恩海姆 腾守尧译.视觉思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 5康德 宋白华译.判断力批判(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99.
  • 6卡洛琳·M·布鲁墨.视觉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40.
  • 7黄杲炘译.《华兹华斯抒情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第90页.
  • 8福尔迈.进化认识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146.
  • 9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 10湖南外国文学研究会编.《外国诗歌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页.

共引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