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疆金融》
2001年第10期10-14,共5页
Xinjiang Finance
同被引文献14
-
1戴达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与对策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6):92-99. 被引量:3
-
2John. B. Caouettee, Edward. 1. Ahman, and Paul Narayanan.Managing Credit Risk: The Next Great Financial Challenge. John Wiley&Sons, New York , 1998.
-
3石晓军 张振霞译.[M].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
-
4李霁友.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理论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9(3):3-6. 被引量:2
-
5吴春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5):19-20. 被引量:1
-
6郦锡文,赵志宏,武剑.建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体系[J].中国金融,2001(5):37-38. 被引量:5
-
7林水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及其管理与防范[J].金融论坛,2001,6(11):44-46. 被引量:6
-
8刘丹丹.从美银行资信评估体系看我国的信贷风险管理[J].国际经贸探索,2001,17(5):33-35. 被引量:3
-
9庞素琳,姚洪珠,黎荣舟.不完全信息下的信贷风险决策模型[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1,22(5):22-27. 被引量:5
-
10叶沁.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建设银行应对策略[J].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31-3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2
-
1徐文浩.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09(4).
-
2卢春兰.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市场论坛,2004(6):37-39. 被引量:2
-
3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构建工商银行先进信贷风险文化研究[J].金融论坛,2005,10(1):11-18.
-
4伊美.改变从自身开始[J].企业导报,2006(Z2):51-51.
-
5刘非.对中外资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与思考[J].市场论坛,2006(1):71-73. 被引量:2
-
6毛钟红.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与防范[J].广东经济,2007(11):44-46. 被引量:1
-
7李平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原因探析[J].经济师,2008(12):204-206. 被引量:4
-
8文婷.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探讨[J].商情,2015,0(3):43-43.
-
9闫飞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应对方案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2):42-43.
-
10郭超.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及对策建议[J].中国经贸,2016,0(18):154-154.
-
1杨霞光,梁文涛.解读增值税改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2):55-56.
-
2马春福.浅谈企业税收筹划及其在企业经营管理财务决策中的应用[J].活力,2010(23):147-148. 被引量:3
-
3王蕾.探究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经济期刊,2015,0(3):121-122.
-
4黄丽.中小企业私募债:中小企业融资新利器[J].福建金融,2012(9):38-40. 被引量:1
-
5周兆平:利率传导机制因何失效[J].经济研究信息,2007(7):40-42.
-
6汪源.金融危机中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分析[J].当代经济,2011,28(9):130-131.
-
7牟岩.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困难[J].经济研究参考,2007(6):18-19.
-
8陈刚.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研究[J].理论导刊,2012(7):93-95.
-
9杨帆,方文彬.影子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影响研究——基于甘肃省调研数据[J].贵州社会科学,2014(12):137-142. 被引量:6
-
10张福双.P2P网络借贷模式的风险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0(19):303-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