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把”量构式形成的认知机制和语义格局——基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量词教学策略研究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把"量构式是"把"动构式非范畴化的结果,集合"把"量构式、个体"把"量构式、动量"把"构式共同构成了"把"量构式范畴,其中集合"把"量构式是范畴的原型,转喻和隐喻是其范畴化的促动因素。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量词"把"的教学中可采用:体验量构式语义形成的过程、搭建量词认知桥梁,建立量词范畴中各构式之间的联系、构拟范畴语义网络,原型先行、依据典型程度安排多义量词的教学顺序的教学策略,我们认为这些策略具有普遍性,可用来指导整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量词教学。
作者
高亚楠
吴长安
机构地区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对外汉语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34-43,共10页
关键词
“把”量构式
非范畴化
原型
认知机制
量词教学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1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52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吴长安.
汉语名词、动词交融模式的历史形成[J]
.中国语文,2012(1):17-28.
被引量:28
2
宗守云.
论集合量词“把”对名词性成分选择的范畴化过程[J]
.语文研究,2009(4):22-26.
被引量:8
3
萧国政.
汉语量词“把”的意义、分类及用法——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认知解释与功能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3(1):5-10.
被引量:22
4
金福芬,陈国华.
汉语量词的语法化[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7(S1):8-14.
被引量:77
5
李先银.
汉语个体量词的产生及其原因探讨[J]
.保定学院学报,2002,19(1):64-67.
被引量:9
6
陈绂.
谈汉语陪伴性物量词的由来及其应用原则[J]
.语言文字应用,1998(4):27-32.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31
1
石毓智.
表物体形状的量词的认知基础[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34-41.
被引量:114
2
罗自群.
现代汉语双音节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跨类表现[J]
.汉语学报,2011(2):6-13.
被引量:11
3
萧国政,李英哲.
汉语确数词的系统构成、使用特点和历史演进[J]
.江汉学术,1997,28(1):34-44.
被引量:15
4
朱德熙.
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 为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而作[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2(5):3-8.
被引量:133
5
李讷,石毓智.
句子中心动词及其宾语之后谓词性成分的的变迁与量词语法化的动因[J]
.语言研究,1998(1):40-54.
被引量:33
6
詹卫东.
关于“NP+的+VP”偏正结构[J]
.汉语学习,1998(2):24-28.
被引量:53
7
胡竹安,余志红.
《语言类型地理学》简介[J]
.当代语言学,1981(4):58-67.
被引量:8
8
朱德熙,盧甲文,马真.
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问题[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7(4):53-66.
被引量:169
9
裘荣棠.
名动词质疑──评朱德熙先生关于名动词的说法[J]
.汉语学习,1994(6):15-20.
被引量:8
10
陆俭明.
数量词中间插入形容词情况考察[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4):53-72.
被引量:56
共引文献
152
1
张明辉,闫语萌.
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综述[J]
.昭通学院学报,2023,45(1):99-105.
2
郭安,张全生,邢欣.
汉语名词转动词的论元指称义弱化研究[J]
.语言与翻译,2020(1):14-20.
被引量:2
3
牟净.
基于显赫范畴的先秦草类词汇研究[J]
.华夏文化论坛,2021(2):219-227.
被引量:1
4
张雳,王煜.
英语隐喻性名量搭配教学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3):138-142.
被引量:1
5
姜礼立.
从语义地图模型看湘方言名量词的功能扩张[J]
.华中学术,2022(4):145-158.
6
李蕾.
汉语量词“把”的认知凸显探析[J]
.汉字文化,2023(12):148-150.
7
毛智慧.
英汉表量结构中物量词的隐喻构建机制[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1(1):42-46.
被引量:12
8
伏学凤.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名量词系源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2005(S1):15-17.
被引量:4
9
齐寻昕.
汉、缅量词句法及语义功能对比分析[J]
.科教导刊,2014(8):176-177.
10
陈颖子,陈扬一,王银霞.
英汉量词隐喻比较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281-28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5
1
孙凤.
隐喻是认知的助力还是阻碍?——表意学对隐喻之认知属性的确立与阐发[J]
.华中学术,2021(1):54-63.
被引量:1
2
伏学凤.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名量词系源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2005(S1):15-17.
被引量:4
3
石毓智.
表物体形状的量词的认知基础[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34-41.
被引量:114
4
沈家煊.
转指和转喻[J]
.当代语言学,1999,1(1):3-15.
被引量:726
5
金桂桃.
动量词“把”的产生、发展及相关问题[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7):20-22.
被引量:3
6
宗守云.
汉语量词研究方法论的嬗变[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1):69-73.
被引量:2
7
孟繁杰.
量词“条”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1):35-40.
被引量:20
8
刘钊.
释甲骨文中的“秉棘”[J]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2):6-12.
被引量:5
9
宗守云.
论集合量词“把”对名词性成分选择的范畴化过程[J]
.语文研究,2009(4):22-26.
被引量:8
10
麻爱民.
汉语个体量词研究中的语料使用问题[J]
.中国语文,2010(2):168-172.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王金英.
同源关系语素的成词及演变研究——以“秉”“柄”“把”为例[J]
.汉字汉语研究,2022(1):91-98.
2
刘峒邑.
基于量名搭配测试的量词认知属性研究[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2,32(6):51-56.
3
李芳.
个体量词“把”的来源辨析[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3(1):126-13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蕾.
汉语量词“把”的认知凸显探析[J]
.汉字文化,2023(12):148-150.
1
吴叔尉.
美国俚语:流行的制约机制及促动因素分析[J]
.琼州大学学报,2004,11(1):60-61.
被引量:7
2
吴早生.
数字对举格式的构式语义[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4(4):109-115.
被引量:1
3
董淑慧.
“V+他(它)+数量”构式语义句法功能考察[J]
.南开语言学刊,2015(2):72-79.
被引量:1
4
张邱林.
状位NA主谓短语的入句规约[J]
.世界汉语教学,2005,19(2):39-48.
被引量:3
5
李贤卓.
试论作为话语标记的“不如”[J]
.语言与翻译,2013(4):22-26.
被引量:6
6
魏金光.
殷商介词系统的构成特征[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6,18(5):67-71.
被引量:1
7
张则顺.
“实在”句的语义格局和对外教学探讨[J]
.世界汉语教学,2011,25(4):553-565.
被引量:9
8
王盛军.
OVER一词空间关系意义与引申义的有理性探索[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0,20(4):70-73.
9
宗守云.
认知范畴的原则共相与细节殊相——以汉语量词“条”和日语量词“本”的异同为例[J]
.当代修辞学,2011(2):50-56.
被引量:10
10
刘世理,张若菲.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双关构式语义认知机制[J]
.新乡学院学报,2016,33(10):32-36.
被引量:6
对外汉语研究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