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反问(否定性疑问)的语义和功能——以汉语与马达加斯加语的反问标记为例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马达加斯加语与汉语一样,有比较发达的反问标记,它们的功能与所谓"修辞性疑问句"不一样,是表示否定意义的。两种语言的反问标记在产生机制上也非常相似。形成反问句最重要的机制是语义之间的转化。两种语言都有的重要的语义转化关系有:反预期向反驳的转化、肯定判断向否定的转化、否定判断向肯定的转化、存在词向不存在的转化、存在预设向不存在的转化、否定判断向否定的转化、yes—no疑问向否定的转化、究问向否定的转化。
作者
陈振宇
安明明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对外汉语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160-173,共14页
关键词
反问
标记
语义关系
否定
推测问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H81 [语言文字]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44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9
1
陈振宇,邱明波.
反预期语境中的修辞性推测意义--“难道、不会、怕、别”[J]
.当代修辞学,2010(4):63-73.
被引量:23
2
王琴.
安徽阜阳方言的“可VP”反复问句[J]
.方言,2008,30(2):179-183.
被引量:24
3
王琴.
阜阳方言“可VP”问句句法特点[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4-58.
被引量:3
4
孙菊芬.
副词“难道”的形成[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4):48-53.
被引量:29
5
马赟.
《海上花列传》中“阿”的用法探讨[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4):113-117.
被引量:4
6
杨永龙.
近代汉语反诘副词“不成”的来源及虚化过程[J]
.语言研究,2000,20(1):107-119.
被引量:32
7
郭继懋.
反问句的语义语用特点[J]
.中国语文,1997(2):111-121.
被引量:122
8
李宇明.
反问句的构成及其理解[J]
.殷都学刊,1990,11(3):91-99.
被引量:52
9
袁劲.
说“难道”[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8(4):107-109.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496
2
刘祥柏.
六安丁集话的反复问形式[J]
.方言,1997(1):65-73.
被引量:13
3
袁劲.
说“难道”[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8(4):107-109.
被引量:10
4
龚嘉镇.
“难道”的多义性与“难道”句的歧义性[J]
.辞书研究,1995(2):125-129.
被引量:5
5
刘钦荣,金昌吉.
有“难道”出现的问句都是反问句吗?[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2(2):107-109.
被引量:2
6
吴福祥.
从“VP-neg”式反复问句的分化谈语气词“麽”的产生[J]
.中国语文,1997(1):44-54.
被引量:90
7
屈承熹.
汉语副词的篇章功能[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2):64-78.
被引量:70
8
黄国营.
“吗”字句用法初探[J]
.语言研究,1986,6(2):131-135.
被引量:45
9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
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
.中国语文,1995(3):161-169.
被引量:548
10
孙朝奋.
《虚化论》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4(4):19-25.
被引量:124
共引文献
244
1
董秀芳.
具有反预期功能的副词的分类及语义来源[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1(1):101-113.
被引量:1
2
朱庆祥.
基于互动语篇的反问句答语新认识[J]
.世界汉语教学,2021,35(4):466-480.
3
汤玲.
价值否定立场表达的事件信息类型及礼貌等级——以“有什么V.头”为例[J]
.世界汉语教学,2021,35(3):362-376.
被引量:4
4
朱丽师.
国内外小句整合研究述评[J]
.外国语,2021,44(2):109-120.
被引量:5
5
谢俊双.
河南固始方言中的“唠”[J]
.汉字文化,2024(13):123-125.
6
徐文静.
反问句在人际口语沟通中的作用[J]
.汉字文化,2024(12):14-16.
7
孙畅.
责怪义构式“谁让/叫NPVP”研究[J]
.汉字文化,2022(18):13-15.
8
姚占龙,夏晶莹.
人称代词句末重复句的话语功能研究[J]
.对外汉语研究,2021(1):169-180.
9
李宇鳳.
引述評價的語法化:從"難道"到"難道説"[J]
.汉语史研究集刊,2023(1):131-148.
10
胡德明.
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3):361-367.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53
1
张明辉,闫语萌.
现代汉语隐性否定研究综述[J]
.昭通学院学报,2024,46(1):74-81.
被引量:1
2
秦煜松,郭利霞.
壶关方言中的反预期话语标记“说咧”[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40(1):44-51.
被引量:1
3
张大旗.
长沙话“得”字研究[J]
.方言,1985,7(1):46-63.
被引量:61
4
许皓光.
试谈反问句语义形成的诸因素[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3(3):66-68.
被引量:19
5
张伯江.
疑问句功能琐议[J]
.中国语文,1997(2):104-110.
被引量:107
6
郭继懋.
反问句的语义语用特点[J]
.中国语文,1997(2):111-121.
被引量:122
7
杨增武.
山阴方言的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J]
.语文研究,1982(2):152-156.
被引量:6
8
邢福义.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小三角”和“三平面”[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33(2):97-103.
被引量:23
9
杨永龙.
近代汉语反诘副词“不成”的来源及虚化过程[J]
.语言研究,2000,20(1):107-119.
被引量:32
10
吴福祥.
汉语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的语法化[J]
.中国语文,2002(1):29-40.
被引量:137
引证文献
4
1
周敏莉,李小军.
汉语方言的反诘副词“未必”[J]
.方言,2023,45(4):435-444.
被引量:1
2
郭利霞.
晋语山阴方言的隐性否定表达[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7(4):20-26.
3
周瑞哲,汪国胜.
测度、反诘与让步——中古汉语“岂”的否定功能[J]
.嘉应学院学报,2024,42(4):68-74.
4
夏俐萍.
湖南益阳方言的“得”类情态式——兼论湘语“得”类情态式语义图[J]
.语言学论丛,2017(2):306-33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李翼飞.
从概念空间看衡阳方言“得”语义功能的不连续性[J]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4,32(5):5-8.
2
周瑞哲,汪国胜.
测度、反诘与让步——中古汉语“岂”的否定功能[J]
.嘉应学院学报,2024,42(4):68-74.
1
李宇凤.
回声性反问标记“谁说”和“难道”[J]
.汉语学习,2011(4):44-51.
被引量:11
2
娄宏茹.
疑问句的特殊用法[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3(1):40-41.
3
罗渊,林旻晖,曾春蓉.
茶陵话“还会”的否定功能[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1):137-141.
被引量:3
4
孙彦博.
从语法构式“X比N还A”到修辞构式“X比N还N”[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10):145-146.
被引量:1
5
卢惠惠.
江西南康客家话的反问标记词“话起”及其语法化[J]
.嘉应学院学报,2014,32(9):17-20.
被引量:1
6
胡梦尧.
语气副词“必定”的来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88-90.
被引量:1
7
“无时无刻”作何解[J]
.小学语文教师,2003(6):92-94.
8
王冉.
英语新闻标题中的语用预设探析[J]
.经济视野,2014,0(17):410-410.
9
彭玉全.
[いやだ]和[嫌いだ][J]
.东北亚外语研究,1998(11):38-39.
10
童晓云.
探析文言文中判断句的几种常见形式[J]
.文学教育(中),2014(2):85-85.
被引量:1
对外汉语研究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