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协同育人理念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五邑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提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坚持"需求导向。
作者
张焜
纪秋颖
机构地区
五邑大学党委
五邑大学高教研究所
出处
《大学(研究)》
2014年第10期49-56,共8页
University(Academic)
关键词
人才培养
五邑大学
模式多样化
高等学校人才
育人理念
需求导向
协同培养
项目化教学
教育改革
企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6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1
张焜,纪秋颖,董超俊.
组建实验班 创立“双主体”协同培养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14(12):29-32.
被引量:14
2
董文杨,解飞厚.
关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几个问题的思考[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2):71-74.
被引量:13
3
卢晓中.
高等教育走向“社会中心”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
.教育发展研究,2011,31(19):27-30.
被引量:13
4
胡振京.
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探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11(15):55-56.
被引量:9
5
梁金印.
对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几点思考[J]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2,17(1):81-86.
被引量:33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柯文进.
现代大学制度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北京教育(高教),2007(7):13-17.
被引量:25
2
张巽根.教育是什么[M].汉口: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
陈锦华.中国模式与中国制度[N].人民日报,2011-07-05.
4
中国大学鼓乐齐鸣却精神虚脱[N].中国青年报,2010-06-22.
5
教育模式影响中国产业转型[N].羊城晚报.2005-10-22.
6
[英]阿什比著 滕大春 滕大生译.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8..
7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8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17-218.
9
林蕙青.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培养高质量的跨世纪人才.医学教育,1997,(6):1-7.
10
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Z].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78:773.
共引文献
76
1
潘傲申,邱红.
以综合实验班为载体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实践与创新[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0(2):125-126.
2
葛仁东,刘满.
关于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浅见[J]
.电大理工,2009(1):68-71.
被引量:1
3
冯晓华.
国内主要综合性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
.科教导刊,2014(17):38-39.
4
卢晓中.
“幸福广东”视域下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
.现代教育论丛,2013(5):2-5.
被引量:1
5
蔡靖方,马勇,刘名俭.
新时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规格探讨[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4):1-3.
被引量:13
6
林智理.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台州学院学报,2004,26(5):93-96.
被引量:3
7
肇庆星湖湿地体验逐水而居的亲水感情[J]
.环境,2005(8):44-44.
8
周世学,邓蓓.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预测人才需求[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15(1):57-60.
被引量:2
9
刘福军,田静.
对云南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中国农业教育,2006,7(2):27-29.
被引量:2
10
曾令奇,张希胜.
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
.职教论坛,2006,22(05S):26-29.
被引量:99
同被引文献
45
1
王爱平,车宏生.
学习焦虑、学习态度和投入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关于《心理统计学》学习经验的调查[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1):55-59.
被引量:103
2
赵昕.
学习岛——工作场所学习的一种新形式[J]
.世界教育信息,2007,20(2):22-25.
被引量:14
3
费舍尔,杨琳,赵志群.
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工作过程知识[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3(4):25-29.
被引量:50
4
张明智,杜亚荣.
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电力教育,2008(9):73-74.
被引量:8
5
杨淑萍.
应用型本科院校“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2):120-122.
被引量:5
6
刘文翠,汤琦瑾,黄镭.
新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选择[J]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2(4):66-69.
被引量:4
7
张焜,董超俊,杨文芳.
地方高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五邑大学综合实验班的理论与实践[J]
.大学(研究),2013(2):22-27.
被引量:7
8
李茂荣,黄健.
工作场所学习概念的反思与再构:基于实践的取向[J]
.开放教育研究,2013,19(2):19-28.
被引量:48
9
马丕波,蒋高明,缪旭红,陈晴,张琦,万爱兰.
基于校企合作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纺织服装教育,2014,29(2):125-127.
被引量:6
10
万爱兰,丛洪莲,蒋高明.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针织工程课程教学[J]
.纺织服装教育,2014,29(2):155-157.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7
1
殷珊,缪峰,王斌.
人才无缝对接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J]
.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2):229-231.
被引量:1
2
李澄非,梁淑芬,姜少华.
校企协同立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7,39(6):27-30.
被引量:3
3
关宏.
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才智,2019,0(21):155-155.
被引量:1
4
刘勇健,李丽娟,朱江,何嘉年,刘锋,梅胜,张丽娟.
土木工程专业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19,28(5):35-41.
被引量:5
5
马安妮,周丽.
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采写编,2020,0(2):158-160.
6
赵建华.
试论大学生工作场所学习效果评价内容选择[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35(3):63-75.
7
黄美林,谢娟,张艳明,文珊,刘鹏碧.
基于“知识—能力—素质”架构的针织学课程教学内容优化与实践[J]
.大学教育,2023(15):62-67.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傅燕云.
自媒体时代下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2020,0(4):228-228.
被引量:1
2
王颖,邵桂芳,陶继平,孙文隽.
全方位全周期的校企联合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9,41(3):8-11.
被引量:3
3
唐华,王本灵.
协同育人视域下的高校知识创新模式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2):71-74.
被引量:5
4
陆超.
应用技术型高校分类人才培养实践的思考[J]
.物联网技术,2020,10(5):117-120.
被引量:4
5
黄鹄.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建材与装饰,2020(18):175-176.
6
范勇,苗波涛,王林申.
基于多主体协同的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研究[J]
.农业教育研究,2020,0(1):27-31.
7
高亚锋,丁勇,陈金华,李楠,徐爽,肖益民.
“双一流”背景下建筑环境与能源类专业型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20,29(3):10-16.
被引量:8
8
刘朝霞.
因材施教 提升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J]
.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5):73-75.
被引量:1
9
崔圣爱,符飞,陈振,张猛,李福海,李固华.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科研反哺教学研究——以川藏铁路高地温喷射混凝土创新性实验研究为例[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9):193-197.
被引量:9
10
张震,张灵通.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以新疆理工学院为例[J]
.科技风,2022(17):23-25.
被引量:2
1
魏国梁,徐冰.
大专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
.赤子,2013(21):88-88.
2
李学华,杨曙辉,王亚飞.
校企紧密合作培养通信工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1):91-94.
被引量:11
3
刘洪运,王化喆.
新时期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6):90-92.
被引量:2
4
崔玉波,赵丽,张平.
地方高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J]
.世纪桥,2013(3):115-116.
被引量:2
5
刘金花.
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新余学院学报,2015,20(2):50-51.
被引量:2
6
谭平.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5):93-96.
被引量:34
7
林凯,李友文.
地方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嘉应学院“大学生村官班”为例[J]
.成功,2012(5):7-8.
被引量:5
8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
.大学(研究),2014(10):48-48.
9
吴青兰,尹芳.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应用型本科管理类专业为例[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3):128-131.
被引量:2
10
周建龙,王桂花.
地方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19):145-146.
被引量:2
大学(研究)
2014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