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西儒会融的新路——文化现代化与中国知识人(下)
被引量:7
出处
《战略与管理》
CSSCI
2002年第5期86-102,共17页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共引文献33
-
1左际平.20世纪50年代的妇女解放和男女义务平等:中国城市夫妻的经历与感受[J].社会,2005,25(1):182-209. 被引量:63
-
2段继业.论国家与回族社会的互动关系[J].回族研究,2001(1):23-28. 被引量:1
-
3王建民.去单位化、社区记忆的缺失与重建——资源枯竭型城市社区建设的社会学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6(6):50-52. 被引量:13
-
4徐忠明.传统中国乡民的法律意识与诉讼心态——以谚语为范围的文化史考察[J].中国法学,2006(6):66-84. 被引量:44
-
5杨桂红,张肖虎.行政控制、公共服务与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功能——对云南省社区的剖析[J].学术探索,2007(6):115-119. 被引量:1
-
6陈周旺.权界意识的生长:中国个体化社会的形成与国家转型[J].人文杂志,2009(1):47-52. 被引量:10
-
7石秀印.劳动关系:权威模式、鱼塘困境及和谐路径[J].江苏社会科学,2009(5):84-92. 被引量:5
-
8贾先文,黄正泉.乡村社会结构演进中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变迁[J].学术交流,2009(10):94-97. 被引量:5
-
9吴宏儒.传统乡村治理形态与功能的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2):142-143.
-
10籍颖.城市化过程中村落“小传统”生命力研究——以北京市石景山区衙门口村为例[J].青年研究,2010(1):54-64.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57
-
1陈寒鸣.民主与中国思想文化现代化——百年思想史的回顾与反省[J].理论与现代化,1997(8):35-37. 被引量:2
-
2翟杰全.传统文化·科学·现代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种反思[J].中国文化研究,1995(2):45-50. 被引量:2
-
3郭灿鹏.文化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反思[J].理论与改革,1995(1):29-30. 被引量:3
-
4刘旺洪.结构再造: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之路─—读《中国传统文化和高科技时代》[J].南京社会科学,1994(8):78-80. 被引量:1
-
5周建超.“五四”启蒙与文化现代化[J].江苏社会科学,2001(6):133-139. 被引量:5
-
6肯尼斯·汤普森.国际思想大师[M].耿协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
7Murry A.J.H.The Moral Politics of Hans Morgenthu[J].Review of Politics,Winter96.Issue1.Vol.58.81-107.
-
8Hans J.Morgenthau.The Moral Blindness of Scientific Man[A].Robert.J.Art,Robert Jervis.International Politics:Enduring Concepts and Contemporary Issues[C].Addision-Wesley Educational Publishers Inc,2000.
-
9Martin Wight.International Theory:The Three Traditions[M].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1.
-
10赫德利·布尔,张小明,译.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引证文献7
-
1邹芬,聂智琪.再论“文化”启蒙运动的失误——兼与秦晖先生商榷[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7):25-27.
-
2史文涛.汉斯·摩根索的国际社会情结解读[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1):17-22. 被引量:3
-
3陈始发.近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文化现代化的研究述评[J].理论学刊,2006(2):105-108. 被引量:3
-
4柳砚涛,刘宏渭.授权立法的正当性质疑[J].文史哲,2006(3):163-168. 被引量:13
-
5吴建军.对行政行为公定力的再认识[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4):57-60. 被引量:2
-
6陈佩文.中国近代技术教育发展阻滞刍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2):45-47.
-
7柳砚涛.行政行为公定力质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151-153. 被引量:36
二级引证文献57
-
1乌兰.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研究——基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例第29号指导性案例的分析[J].法律适用,2019,0(22):68-76. 被引量:8
-
2马生安.现象与理论:符号学视角下的行政行为公定力[J].东南法学,2020(2):170-190. 被引量:1
-
3牛玉兵.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行政立法[J].行政与法,2008(9):77-80.
-
4余涛.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之检讨[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6):23-25. 被引量:3
-
5郭庆菊.无效行政行为防卫权制度初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1):62-64. 被引量:1
-
6肖哲,徐永春.无效行政行为抵抗权初探[J].时代法学,2005,3(2):86-88. 被引量:3
-
7代娟,王薇.行政行为公定力探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0(5):37-39.
-
8沈岿.行政行为公定力与妨害公务——兼论公定力理论研究之发展进路[J].中国法学,2006(5):70-78. 被引量:38
-
9马良全,张菲菲.构建行政行为召回制度的法律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6(6):87-88.
-
10安军利.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广电行风建设[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11):10-11.
-
1沈松侨.叙事、论述与历史:胡适与近代中国知识结构的转型[J].东方文化,2003(2):4-8.
-
2谷海英,聂明玉.冯友兰文化观的形上学内核——“别共殊”[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4):23-26. 被引量:1
-
3张久春,王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及其现实意义[J].青年思想家,2003(3):18-20.
-
4李毅.“中体西用”文化观的再认识[J].道德与文明,2002(1):62-66. 被引量:3
-
5文化现代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建设[J].新华文摘,2009(21):165-165.
-
6王磊.论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说[J].兰台世界(上旬),2007(01S):65-66.
-
7王红英.也谈技术治国——从哈贝马斯视角看中国知识精英结构的变迁[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6):37-39. 被引量:1
-
8王志远.人间能得世世闻[J].佛教文化,1995(6):25-25.
-
9彭兆荣.文化遗产关键词:仙[J].民族艺术,2015(1):57-62.
-
10马永康.“dialectic”译名讨论——以贺麟、张东荪为中心[J].世界哲学,2002(1):75-79.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