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93,共3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2
-
1马克斯·韦伯 黄晓京 彭强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
2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573页.
共引文献60
-
1方刚.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中对相论困境的反思——兼论海德格尔对柏拉图错误的重复[J].浙江学刊,2004(4):98-101.
-
2石昕晖.斯多葛派哲学的理性主义倾向[J].中州学刊,2004(5):172-174. 被引量:1
-
3翟志宏.走进神学中的理性——论阿奎那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价值[J].人文杂志,2004(6):24-28. 被引量:1
-
4张世英.科学与伦理[J].江海学刊,2005(1):14-21. 被引量:9
-
5赵林.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中的奥古斯丁主义与托马斯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5(1):23-30. 被引量:7
-
6吴忠.论市场经济与社会伦理的整合[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53(3):70-76. 被引量:5
-
7樊兆鸣.马克斯·韦伯与古代史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1(4):68-78. 被引量:3
-
8伍先斌.市场经济的道德意蕴[J].理论前沿,2002(3):23-24. 被引量:1
-
9赵林.中世纪基督教道德的蜕化[J].宗教学研究,2000(4):70-76. 被引量:9
-
10吕芳,殷存毅.认同政治与国家的衰落——兼评亨廷顿的新作《我们是谁?》[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5):45-51.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40
-
1答小群,孙琥瑭.从路德的宗教改革谈宗教与社会相适应问题[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2):50-53. 被引量:2
-
2王海滨.论财富观的历史演变及其当代启示[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1(1):12-16. 被引量:2
-
3李强.传统中国社会政治与现代资本主义——韦伯的制度主义解释[J].社会学研究,1998(3):3-16. 被引量:25
-
4蒙培元.良知与自然[J].哲学研究,1998(3):75-80. 被引量:8
-
5朱家桢.义利思想辨正[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2):111-134. 被引量:7
-
6吴雁南.简论王阳明“致良知”说的特点和意义[J].贵州文史丛刊,1995(4):1-5. 被引量:6
-
7张淑钏.论披着“宗教外衣”的英国革命[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2(2):77-79. 被引量:1
-
8张彦.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财富观比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4):25-29. 被引量:7
-
9万斌,金利安.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兴起与宗教改革互动关系的基本论述[J].浙江社会科学,2006(1):134-137. 被引量:7
-
10徐嘉.市场经济与传统伦理的创造性重构——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启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22(3):40-43. 被引量:7
引证文献11
-
1郭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其意义[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4(2):106-108.
-
2殷筱.略论宗教改革及其救赎意义[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20(4):115-117. 被引量:1
-
3黎玉琴.王阳明关于“人的发现”及其比较[J].肇庆学院学报,2008,29(1):20-24.
-
4范媛媛.式微与重建: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述评[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30):305-306.
-
5单伟红.宗教改革在西欧文化史上的作用和意义[J].文教资料,2010(21):90-91. 被引量:1
-
6陈旭峰.关系链下的选择性亲和——读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80-83. 被引量:5
-
7王鹤岱.中西财富思想差异述略[J].世界经济情况,2014(9):89-91.
-
8史俊波.高中历史合作学习初探[J].中学课程资源,2016,12(2):17-18.
-
9孙毓蔓.宗教改革对近代科学产生的影响研究[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3(4):235-238.
-
10车桂招.欧洲宗教改革教学难点突破[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4):22-24.
二级引证文献7
-
1单伟红.宗教改革在西欧文化史上的作用和意义[J].文教资料,2010(21):90-91. 被引量:1
-
2吕洁,戴溥之.新教伦理、资本主义精神与我国市场经济伦理价值观——读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8(6):100-102. 被引量:2
-
3郭小飞.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观及探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24-27. 被引量:1
-
4危双双.德国宗教改革与其三大政治势力[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37(2):105-110. 被引量:2
-
5王学辉,胡学瑾.论中国法治建设的过渡期[J].学术界,2017(8):76-89. 被引量:6
-
6杨春宇.在禄村书写文明——以圣谕坛为主线的复调民族志[J].社会学研究,2020(5):218-241. 被引量:1
-
7任晖宇.“亲和性”与韦伯的宗教社会学[J].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2021(1):70-108.
-
1本刊总第8期至第13期目录索引[J].世界历史,1980(6):94-96.
-
2王宝范,李辉.浅淡尼德兰革命的历史意义[J].绥化师专学报,2002,22(2):80-82.
-
3刘汉俊.公元1607年的背影——徐霞客科考出发400年祭[J].雨花,2007,0(12):72-77.
-
4向雪川.“咬人”的冰块[J].创新作文(初中版),2015,0(3):44-44.
-
5祝婷婷.洋务思潮与晚清政治[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1(1):34-38.
-
6蒲昭和.曼德拉的养生之道[J].晚报文萃,2010(23):73-73.
-
7郑昌发.十六世纪尼德兰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J].世界历史,1980(4):51-59. 被引量:3
-
8赵晖.知识分子与五四运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35-39. 被引量:1
-
9王军.日本庄园公领制初探[J].社会科学战线,2009(8):145-149.
-
10张静如,朱志敏.论李大钊的宽容精神[J].新视野,2007(3):4-6.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