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水稻广亲和品种的可能来源及筛选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973年我国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1976年起广泛应用于生产,使我国水稻单产增加20%左右,1975年育成粳型杂交稻组合,一般比当地推广良种增产10~20%。但是,由于迄今为止所利用的杂交组合都是通过品种间杂交育成,而品种间杂种优势是有限的,因此。
作者
罗利军
应存山
王一平
王象坤
机构地区
中国水稻所
北京农业大学
出处
《作物品种资源》
1991年第1期14-16,共3页
China Seeds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广亲和性
选育
分类号
S511.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47
1
卢永根,张桂权.
特异亲和基因及其在杂交水稻育种上利用的设想[J]
.福建稻麦科技,1992(1):1-4.
被引量:10
2
徐云碧,王建军,申宗坦.
水稻亚种间的亲和性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89,3(3):113-118.
被引量:9
3
莫惠栋.
我国稻米品质的改良[J]
.中国农业科学,1993,26(4):8-14.
被引量:323
4
崔杰,杨振玉,高勇.
水稻广亲和性与恢复性关系的初步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93,7(1):11-16.
被引量:11
5
熊振民,闵绍楷,朱旭东,王建林,曹立勇.
利用系谱分析探讨水稻广亲和性的遗传[J]
.中国水稻科学,1993,7(2):101-104.
被引量:11
6
李自超,王象坤,才宏伟.
美国稻的广亲和性及其遗传研究[J]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4,20(2):120-127.
被引量:13
7
顾铭洪.
对亚种间杂交水稻广亲和系选育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J]
.杂交水稻,1994,9(3):34-37.
被引量:8
8
朱旭东,王建林,熊振民,严学强.
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广亲和性的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94,8(4):211-216.
被引量:16
9
尹华奇.
CY85爪哇型恢复系的选育[J]
.杂交水稻,1989(3):35-36.
被引量:2
10
邹江石.
水稻广亲和性的研究与利用[J]
.杂交水稻,1989(6):32-3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8
1
崔杰,杨振玉,高勇.
水稻广亲和性与恢复性关系的初步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93,7(1):11-16.
被引量:11
2
李荣改,王振圻,孟令启.
水稻广亲和恢复系的筛选鉴定与利用[J]
.作物品种资源,1994(1):17-19.
3
阮仁超,左汝励,石邦志,金帮文,朱玉琴,陈惠查.
红色稻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的探讨[J]
.种子,1997,16(6):9-11.
被引量:6
4
汤浩,林庆泉,王开锡.
8L124广亲性鉴定[J]
.福建稻麦科技,1993,11(3):30-32.
5
罗崇善.
水稻广亲和种质资源[J]
.作物研究,1991,5(4):11-14.
被引量:1
6
王建平,孙传清,李自超,王象坤,朱立煌.
两套水稻籼粳交DH群体的亲和性及其遗传分析[J]
.作物学报,2000,26(6):825-832.
被引量:6
7
段中岗,王亚琴,梁承邺.
栽培稻中间型品种和籼粳交DH株系的亲和性鉴定[J]
.杂交水稻,2003,18(6):42-46.
被引量:3
8
罗利军,应存山,梅捍卫,王一平,余新乔.
水稻广亲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和评价[J]
.浙江农业科学,1992,33(1):3-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阮仁超,陈惠查,游俊梅,金桃叶,张再兴,杨玉顺,朱玉琴.
贵州优异稻种遗传资源评价、保存与利用研究[J]
.云南植物研究,2001,23(S1):11-17.
被引量:7
2
袁力勇,李绍清,李阳生,冯双华,戴长柏,李达模.
水稻悬浮细胞系的建立[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4):373-376.
被引量:16
3
李维科,黄英美,韦善富.
含美法澳长粒形粳稻背景恢复系材料的亲籼性研究及利用初报[J]
.西南农业学报,2005,18(1):11-14.
被引量:1
4
严菊强,薛庆中.
水稻广亲和性与雄性不育恢复性遗传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1994,10(5):1-4.
被引量:1
5
段中岗,梁承邺.
改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籼粳分化的同工酶带[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4):30-33.
被引量:6
6
阮仁超,陈惠查,游俊梅,金桃叶,张再兴,杨玉顺.
贵州地方稻种遗传资源研究与利用概述[J]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B09):59-63.
被引量:10
7
包灵丰,林纲,赵德明,李云武,曾健,贺兵.
水稻宜恢1577的籼粳特性鉴别和产量配合力分析[J]
.作物学报,2006,32(3):472-474.
被引量:15
8
吴险峰,吴让祥,张爱国,方忠坤,金宜祥,徐乐斌,宁会琴.
水稻亚种间优势利用广亲和恢复系的选育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5):859-860.
被引量:3
9
包灵丰,林纲,赵德明,李云武,曾健,贺兵.
宜恢1577的籼粳特性鉴别和产量配合力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6,7(2):231-233.
被引量:2
10
段中岗,郑枫,梁承邺.
不同亲和性水稻材料的同工酶遗传多样性分析[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6,14(5):366-373.
被引量:6
1
李荣改,王玉珍.
水稻广亲和品种的一般配合力间相互关系的研究[J]
.河北农垦科技,1994(4):16-19.
2
李荣改,王玉珍,孟祥祯,王振圻,孟令启,冯瑞光,宁文书.
水稻广亲和品种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华北农学报,1995,10(2):18-23.
被引量:16
3
吴俊生.
水稻广亲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抗病虫性的鉴定与评价[J]
.山东农业科学,1995,27(3):14-15.
4
吴俊生,刘理梅.
广亲和品种零贵40的评价与利用价值[J]
.中国种业,2000(5):28-28.
5
罗利军,应存山,梅捍卫,王一平,余新乔.
水稻广亲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和评价[J]
.浙江农业科学,1992,33(1):3-6.
被引量:2
6
杨官品,李志岗,朱艳红,秦昌华,罗忠训.
水稻广亲和品种与籼粳亚种的亲缘关系[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0(1):77-81.
被引量:3
7
杨正林,郑家奎.
几个广亲和品种与明恢63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的差异性研究[J]
.水稻高梁科技,1994(1):3-5.
8
郑家奎,何光华.
水稻广亲和品种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性研究[J]
.水稻高梁科技,1993(2):10-13.
9
卢诚,潘皓,钟家有.
水稻品种8504的广亲和性及其利用价值[J]
.杂交水稻,1993,8(3):4-7.
被引量:1
10
何光华,郑家奎,阴国大,杨正林.
利用对应分析探讨水稻广亲和品种的亲和范围[J]
.作物研究,1994,8(1):40-41.
作物品种资源
199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