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温度条件对小麦粒花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982~1988年对春性宁麦3号等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进行了籽粒发育和灌浆程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小麦粒花期的主要因子。不同温度条件下,粒花期的递减速率并不一致,尤以温度在16~18℃的影响最为敏感。根据温度对小麦生殖生长期影响程度不同,分三个不同特点的时期,即低温长日期、高温短日期和可变生殖生长期,这三者都相互左右着成熟的早迟。
作者
耿禾兴
高金成
朱建明
杨健全
机构地区
江苏省小麦新品种气候适应性研究小组
出处
《作物研究》
1991年第3期33-36,共4页
Crop Research
关键词
小麦
温度
粒花期
成熟期
分类号
S512.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5
1
李海军,孙苏阳,王永军,徐文静,蒋守华.
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
.农技服务,2008,25(9).
被引量:17
2
高金成,张发寿,卢小扣,许连彭,郭九林,庄双富.
小麦生殖生长阶段综合温度指标研究[J]
.中国农业气象,1993,14(5):6-9.
被引量:6
3
杨秀军,沈言根.
禾枯灵防治小麦赤霉病研究[J]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4,8(1):27-29.
被引量:2
4
魏先尧,陈胜才,韦富裕.
三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比较[J]
.湖北植保,1994(4):25-26.
被引量:3
5
阮仁武,傅大雄,王步军.
3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3):289-292.
被引量:26
6
艾新龙,魏先尧,谢支勇,陈胜才,文铁军.
2006年小麦赤霉病发生趋重的原因及治理对策浅析[J]
.湖北植保,2006(6):14-15.
被引量:3
7
陶广文.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08(3):89-90.
被引量:4
8
吉沐祥,朱祥林,吴祥,韩正光,陈小玉.
42%甲硫·咪鲜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J]
.江苏农业科学,2008,36(3):121-122.
被引量:6
9
张宇,张利萍,郑成.
农药助剂用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用途[J]
.材料研究与应用,2008,2(4):424-427.
被引量:34
10
康霞云.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37-137.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2
1
戴四基.
沿淮及淮北2012年小麦赤霉病流行原因分析与治理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6):17557-17558.
被引量:4
2
高金成,王润芳,沈玉华,许连彭,朱克明,杨健全.
小麦粒重形成的气象条件研究Ⅰ 粒花乳熟期适宜灌浆的气象条件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2001,22(3):44-49.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杨光,陈若礼,张存岭,陈锋,杨义法.
淮北小麦灌浆特性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454-5456.
被引量:18
2
王勇.
渭北自然降水条件下小麦灌浆性状及其干旱的胁迫效应[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2(6):72-74.
被引量:1
3
叶彩华,周吉红,栾庆祖.
2009/2010年度异常气候对北京冬小麦生产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2010,31(4):633-637.
被引量:6
4
田华星,樊学广,靳中权,李西鹏,王海燕,李前进,王锦华.
黄淮海麦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3(9):139-139.
被引量:4
5
王晓玲.
2012年大丰市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0):139-139.
被引量:3
6
李艳梅,李广.
基于图像处理小麦籽粒长和粒宽的自动测量[J]
.中国食品工业,2014(2):70-72.
7
梅爱中,钱爱林,崔劲松,王春兰,林双喜.
东台市近年小麦赤霉病频发原因分析与防控对策[J]
.福建稻麦科技,2015,33(1):44-46.
被引量:1
8
陈永明,林付根,赵阳,黄婷婷,丁蕾,梅爱中,成晓松.
论江苏东部麦区赤霉病流行成因与监控对策[J]
.农学学报,2015,5(5):33-38.
被引量:36
9
王东,徐学欣,张洪波,林祥,赵阳.
微喷带灌溉对小麦灌浆期冠层温湿度变化和粒重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5,41(10):1564-1574.
被引量:22
10
张英华,张琪,徐学欣,李金鹏,王彬,周顺利,刘立均,王志敏.
适宜微喷灌灌水频率及氮肥量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J]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5):88-95.
被引量:41
1
韦良盛,刘庆华,杨庆凯.
东农42号大豆灌溉效果研究初报[J]
.水利科技与经济,1999,5(3):158-159.
被引量:2
2
刘庆华,杨庆凯,罗凤莲,董德珍.
东农42号大豆灌溉效果研究初报[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26(2):167-171.
被引量:1
3
张俊江,丁立芳.
密云县1991年冬小麦千粒重降低的气象条件分析[J]
.北京气象,1991(4):26-27.
被引量:1
4
刘瑞华,崔贞玉,冯权,修长兴.
水稻分蘖期的温度条件与适宜栽培密度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1993,18(2):40-43.
被引量:14
5
豆映晖.
温度条件对水稻氮肥施用技术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1991,12(3):23-25.
被引量:1
6
徐凤君,张凤英,张桂珍,孙洪波,胡海瑛.
影响高寒山区水稻优质高效的因素及对策[J]
.中国稻米,2005,11(3):28-28.
7
朱伯伦,储昭庆.
水稻分蘖动态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J]
.贵州气象,1997,21(3):38-39.
被引量:5
8
刘瑞文,陈世庆,董振国,鲁全国.
温度条件对麦田土壤溶液养分浓度的影响[J]
.生态学报,1993,13(2):164-170.
被引量:5
9
雷东阳,陈立云,张桂莲,周红英.
温度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4,18(S1):321-324.
被引量:2
10
仲维功,杨安南,邹江石.
温度条件对Ⅱ号杀雄剂杀雄效果的影响初报[J]
.江苏农业科学,1992,20(4):4-5.
被引量:1
作物研究
199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