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作物的品种适应性和产量稳定性
被引量:
4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物产量育种的目标不应只是高产,而在适应性广和一定稳定性基础上的高产,也许更为重要。就是现今提出超高产育种目标时,也许更应考虑广泛适应性和较好的稳定性。生产实践和一些专门的长期研究都说明,高产而稳定的品种在生产上利用的年限就较长,推广面积也较大。高而不稳的品种,
作者
俞世蓉
机构地区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出处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6-37,共2页
Crops
关键词
作物
育种
品种
适应性
产量
分类号
S31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24
引证文献
48
二级引证文献
267
同被引文献
324
1
史明山,孙海昆,焦宏业,杨密珠.
玉米新品种邯丰79丰产稳产性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2006,10(4):63-64.
被引量:12
2
吴伟华,柳家友,贾延钊.
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综合评判[J]
.玉米科学,2004,12(z1):46-47.
被引量:24
3
翟素琴,张梅荣,马志国,罗小永,张俊红.
杂交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性评价[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3,32(3):8-10.
被引量:2
4
王春春,黄山,邓艾兴,陈长青,张卫建.
东北雨养农区气候变暖趋势与春玉米产量变化的关系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6):64-68.
被引量:13
5
李金琴,朱国立,吴国林,何智彪,李靖霞,张春华,田福东,贾娟霞.
蓖麻种子含油量与主要数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2):43-46.
被引量:36
6
周源和.
甘薯的历史地理——甘薯的土生、传入、传播与人口[J]
.中国农史,1983,2(3):75-88.
被引量:10
7
高小丽,孙健敏,高金锋,冯佰利,柴岩,王孟.
红小豆丰产性及稳定性综合评价[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8):37-42.
被引量:14
8
吴伟华,柳家友,贾延钊.
综合评判玉米新品种之高产稳产及适应性[J]
.杂粮作物,2004,24(4):192-193.
被引量:3
9
许乃银,陈旭升,狄佳春,肖松华,刘剑光.
棉花区域试验中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探讨[J]
.江西棉花,2004,26(4):9-13.
被引量:17
10
李玉发,李淑芳,何中国,曲祥春,郭中校.
小麦区试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的分析方法[J]
.吉林农业科学,2004,29(4):19-22.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
48
1
郭德章.
优质紫肉甘薯新品种‘榕紫薯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8):32-37.
被引量:5
2
吴伟华,柳家友,贾延钊.
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综合评判[J]
.玉米科学,2004,12(z1):46-47.
被引量:24
3
赵军华,卢华兵,郭章贤.
甜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J]
.玉米科学,2005,13(z1):37-38.
被引量:5
4
郑旋.
水稻早杂优新组合的稳定性分析[J]
.福建稻麦科技,1992(2):23-25.
5
吴伟华,柳家友,贾延钊.
综合评判玉米新品种之高产稳产及适应性[J]
.杂粮作物,2004,24(4):192-193.
被引量:3
6
梁茂寰,吴云通,黎德舜,黄华孙,何进威,方家林.
橡胶树品种产量稳定性的分析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1993,14(2):21-29.
被引量:1
7
李建广,张秀和,张国新,甄翠荣.
水稻新品种优质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2005,51(1):121-122.
被引量:2
8
傅兆麟,李风云,楚云亭.
盐土地区小麦品种利用问题探讨[J]
.莱阳农学院学报,1994,11(3):170-175.
9
黄文,李光发,马云波.
高蛋白大豆品种产量及子粒主要品质性状稳定性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1995,20(4):38-42.
被引量:3
10
赵九洲,陈洁敏,孙长艳,周淑芹.
评价大豆品种适应性参数的比较研究[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6,12(1):77-8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267
1
孟静娇,陈百翠,李琰聪,刘婷婷,杨纪明.
区域试验中玉米品种的高产稳产性综合分析与评判[J]
.中国农学通报,2020(21):11-18.
被引量:11
2
郭德章.
优质紫肉甘薯新品种‘榕紫薯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8):32-37.
被引量:5
3
赵军华,卢华兵,郭章贤.
甜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J]
.玉米科学,2005,13(z1):37-38.
被引量:5
4
张惠君,王海英,谢甫绨,张洪波.
沈农系列大豆品种(系)间性状的比较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2004(5):13-15.
5
李立,欧阳西荣.
玉米不同品种的产量和植株性状的比较[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5):484-487.
被引量:14
6
张健,李福林,曲刚,李光发,崔永实,刘长萍.
吉林省大豆品种品质分析[J]
.吉林农业科学,2005,30(6):25-26.
被引量:7
7
于明彦,许明学,代秀云,柳迎春,夏远峰,刘爱华.
高淀粉玉米新品种吉单137综合分析[J]
.玉米科学,2006,14(1):149-149.
被引量:5
8
胡先运,傅兆麟,李香莉,罗心毅,方小群.
伴生栽培小麦灌浆后期光合特性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116-6118.
被引量:6
9
吴伟华,柳家友,谷川,王宏献.
玉米新品种漯单9号的高产稳产性分析[J]
.玉米科学,2006,14(B07):52-53.
被引量:1
10
李青松,王占廷,梁秋华,高立起.
长城799玉米品种的特性分析及品质评价[J]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1):86-88.
被引量:7
1
张水生,吴联盟.
从产量稳定性分析探讨大麦西引2号和“82—1”在我省的推广价值[J]
.湖北农业科学,1989(10):8-10.
2
高代守,陈若平,尤光熙,林建生.
杂交中稻谷优353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稻麦科技,2014,32(4):43-44.
3
M. zgen,张海峰.
冬小麦品种(系)的产量稳定性[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2(2):26-29.
被引量:1
4
А.А.Сидоров,李森,李淑珍.
在感染根腐病条件下鉴定大麦品种产量稳定性[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2(3):39-39.
5
卢菊华.
春大豆新品种产量稳定性初步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1989(3):26-28.
6
茅红晖,寇军辅.
硬粒小麦品种适应性的研究[J]
.凉山科技,1989(1):16-18.
7
翟婉萱,杨淑兰.
区域试验中品种适应性的分析方法[J]
.辽宁农业科学,1990(6):37-40.
被引量:3
8
暴成光.
影响马铃薯品种适应性的因素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0(6):18-23.
被引量:1
9
夏春兰,蒋建华,陈威振.
玉米—新玉45号[J]
.新疆农垦科技,2013,36(2):34-35.
10
滕佰谦,周立华,金益.
甜菜不同类型品种适应性稳定性分析[J]
.中国甜菜,1992(3):8-13.
被引量:1
作物杂志
199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