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苦荞粉提取液对NO_2^-清除作用的体外试验研究
被引量:
3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苦荞粉提取液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对NO2 -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苦荞粉提取液对NO2 -的清除作用 ,并研究了不同条件对清除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当 pH值 =3 ,室温下 ,浓度在 0 0 12 5~ 0 1mg/mL范围内 ,作用 3 0min后 ,就可几乎 10 0 %的清除NO-2 。
作者
薛长晖
王佩维
姚晨之
机构地区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
出处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2年第10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苦荞粉提取液
NO2^-
清除作用
亚硝酸盐
清除率
抗癌
防癌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12
同被引文献
324
引证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335
参考文献
5
1
张德权,台建祥,付勤.
生物类黄酮的研究及应用概况[J]
.食品与发酵工业,1999,25(6):52-57.
被引量:241
2
李丹,丁霄霖.
荞麦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2)——荞麦多酚的结构特性和生理功能[J]
.西部粮油科技,2000,25(6):38-41.
被引量:19
3
李丹,肖刚,丁霄霖.
苦荞黄酮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00,25(6):62-64.
被引量:52
4
赵云斌,胡樱,王增珍,曾繁波,周蕴珍.
大葱清除亚硝酸盐的实验研究[J]
.食品科学,2001,22(5):76-78.
被引量:51
5
谢祥茂,丁小雯,陈俊琴.
金樱子提取液对NO_2^-清除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J]
.食品科学,2001,22(1):30-33.
被引量:61
二级参考文献
56
1
王秉文,李克喜.
沙棘总黄酮对豚鼠离体乳头肌的正性变力作用[J]
.沙棘,1993,6(2):23-27.
被引量:4
2
高迎,陈未名,李广义,徐位坤,孟丽珊.
金樱子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1993,18(7):426-428.
被引量:14
3
毛晓明,张家庆.
槲皮素等中药提取物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J]
.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0):623-624.
被引量:20
4
汪德清,沈文梅,田亚平,董振南,刘国廉,孙仲怡,杨素霞,周淑珍.
黄芪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所致哺乳动物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J]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4):240-242.
被引量:72
5
钟飞,蒋韵,吴芬芬,舒荣华,蔡仙德,谭剑萍.
沙棘总黄酮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草药,1989,20(7):43-43.
被引量:20
6
宁正祥,张水华,高建华,莫磊,陈卉,黄庆波,蔡燕城.
一些果蔬对活性自由基和亚硝酸盐的消除作用[J]
.食品与发酵工业,1995,21(2):31-35.
被引量:63
7
蔡金腾,丁筑红.
金樱子果汁饮料的加工工艺[J]
.食品科学,1996,17(3):42-44.
被引量:26
8
胡春,丁霄霖.
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氧化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1996(3):46-53.
被引量:140
9
张晨.
自由基和抗氧化物与疾病[J]
.卫生毒理学杂志,1996,10(4):254-255.
被引量:5
10
张曙明,顾志平,刘东,田磊,陈建民.
中药金樱子的研究应用概况[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6,8(4):57-63.
被引量:36
共引文献
412
1
陈乃富,韩邦兴,张莉,张凯.
金樱子总黄酮的HPLC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3):34-35.
被引量:8
2
张美莉,吴继红,赵广华,胡小松.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荞麦萌动后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变化的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2003,3(z1):232-235.
被引量:2
3
周元成.
关于荞麦生物类黄酮的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6):131-133.
被引量:12
4
张忠慧,黄卫宁.
荞麦多酚分子结构及荞麦特有性质研究进展[J]
.粮食与油脂,2004,17(9):10-13.
被引量:8
5
王丽玲,焦必林,曾凡坤.
保健功能因子—生物类黄酮[J]
.粮食与油脂,2004,17(9):18-20.
被引量:11
6
高云涛,李干鹏,李正全,唐光阳,张宝通.
超声集成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从苦荞麦苗中提取总黄酮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
.食品科学,2009,30(2):110-113.
被引量:35
7
王莹.
模拟胃酸条件下紫甘薯花色苷清除亚硝酸盐的效果[J]
.食品科学,2009,30(5):109-111.
被引量:16
8
孙爱群,向红.
六盘水珍珠菜属植物资源、药用价值及应用前景[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3):8-11.
被引量:4
9
马鹏飞,马林,孙君社,王艳丽.
减少食品中亚硝酸盐危害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05,26(z1):170-172.
被引量:22
10
杨懋勋,毛双双,陈河如.
白木香叶不同提取部位对NO_2^-的清除作用研究[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4):000-000.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324
1
杨敬东,邹亮,赵钢.
提高苦荞茶保健成分的工艺研究[J]
.农产品加工,2007(1):29-29.
被引量:1
2
花旭斌,刘平,肖诗明.
菊花型清香苦荞茶的研制[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3):19-22.
被引量:5
3
田龙.
苦荞中抗氧化物质分子结构的波谱学分析[J]
.粮食与饲料工业,2008(2):25-27.
被引量:9
4
刘淑梅,韩淑英,崔国金,朱丽莎,吕华.
甜荞麦叶总黄酮降糖、降脂作用及机制[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9):1815-1817.
被引量:63
5
雷振环,台宝山,田瑞华,矢原正治,野原稔弘.
大叶白麻叶化学成分的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1):99-100.
被引量:5
6
任万明,王吉怀,郑乃武.
1979年裴李岗遗址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84(1):23-52.
被引量:85
7
周杰,庄实传,庄淑琴.
抗寒花果兼用梅优良品种选育的初步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S2):57-60.
被引量:5
8
郎桂常.
苦荞麦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应用[J]
.中国粮油学报,1996,11(3):9-14.
被引量:83
9
胡慧,张正浩.
复方苦荞麦合剂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4,22(8):1420-1421.
被引量:4
10
蔡马.
萌发对荞麦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3):18-21.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30
1
王莹.
模拟胃酸条件下紫甘薯花色苷清除亚硝酸盐的效果[J]
.食品科学,2009,30(5):109-111.
被引量:16
2
孙艳辉,董英.
壳聚糖对亚硝酸盐清除作用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5,26(12):71-73.
被引量:22
3
秦卫东,王忠.
芦荟清除亚硝酸盐的能力及其在肉制品中的作用[J]
.食品科技,2005,30(12):20-22.
被引量:13
4
胡一冰,杨敬东,邹亮,赵钢.
苦荞麦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4):271-276.
被引量:34
5
吴雪辉,张喜梅,李廷群,林燕,梅灿辉.
板栗花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08,24(1):14-16.
被引量:46
6
张庆乐,王浩,李静,张文平,党光耀.
黄酮类化合物在阻断亚硝胺合成中的应用[J]
.食品科技,2008,33(8):165-167.
被引量:19
7
郑群雄,朱咸浩,姜慧萍.
菊米提取物对亚硝化反应抑制作用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09,34(2):192-195.
被引量:4
8
张庆乐,吴守林,张丽青,党光耀,唐心强.
植物黄酮在抑制亚硝化反应中的应用[J]
.医药导报,2009,28(6):733-734.
被引量:23
9
冯翠萍,洪建华,张弋凡.
果汁对亚硝酸盐清除作用的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3):261-264.
被引量:25
10
张强,李艳琴.
苦荞功能成分及其开发利用[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4):85-89.
被引量:27
二级引证文献
335
1
吕邵娃,李春成,李国玉,孙爽,刘晴,肖洪彬,郭玉岩.
类叶牡丹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药材,2020,43(8):2031-2036.
被引量:2
2
周良,钱海兵,黄凯丰,饶光玲,吴兴慧,李振宙,张余,黄小燕.
干旱胁迫对苦荞调节小鼠血糖、血脂及免疫力的影响[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21,40(5):2244-2253.
被引量:2
3
杜庆.
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和控制[J]
.肉类研究,2008,22(3):55-58.
被引量:12
4
肖露平,陈季武,孔静思,方献平,高秋月,李海燕,姚雷.
迷迭香叶非精油组分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53-59.
被引量:14
5
元美花,李官浩,李洪龙,崔明勋,姜成哲,金清.
β-葡聚糖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及抗溶血性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9).
6
刘秀凤,常学东,蔡金星,于海长.
苦荞麦苗提取物微胶囊化固体饮料的研制[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18(3):28-31.
被引量:4
7
欧阳平,张高勇,康保安,聂永亮.
苦叶七中类黄酮提取的动力学及相关热力学研究[J]
.中成药,2004,26(12):991-995.
被引量:18
8
张吉,周文红,刘慧霞.
甘蔗糖蜜酒精废液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J]
.广西轻工业,2005,21(2):18-20.
被引量:5
9
季春燕,周乐,王欣,王国强.
正交设计优选苦荞黄酮成分的超声提取工艺[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5):105-107.
被引量:8
10
文平,陈进红.
荞麦芦丁的研究进展[J]
.中国粮油学报,2006,21(3):107-111.
被引量:21
1
陶明,罗茜,阿子阿越.
小过路黄和苦荞粉中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3):31-33.
被引量:5
2
包塔娜,彭树林,周正质,李伯刚.
苦荞粉中的化学成分[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1):24-26.
被引量:47
3
赵钢,唐宇.
保健食品苦荞麦[J]
.家庭医学(上半月),1995,0(4):35-36.
被引量:9
4
伍杨,林平,刘锦红.
恩施苦荞对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4,21(1):32-34.
被引量:7
5
李海萍,王敏,柴岩,王鹏科,王安虎,芦淑娟,臧盛.
凉山地区苦荞酚类物质的提取及抗氧化能力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097-5100.
被引量:5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2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