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被引量:1
出处
《司法业务文选》
2010年第12期44-48,共5页
New Laws and Regulations
同被引文献9
-
1叶小琴.略论煽动分裂国家罪[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04-108. 被引量:1
-
2陈兴良.寻衅滋事罪的法教义学形象:以起哄闹事为中心展开[J].中国法学,2015(3):265-283. 被引量:112
-
3于志刚.从业禁止制度的定位与资格限制、剥夺制度的体系化——以《刑法修正案(九)》从业禁止制度的规范解读为切入点[J].法学评论,2016,34(1):98-107. 被引量:54
-
4王良顺.宣扬极端主义罪的基本构成要素与司法适用探析[J].法学杂志,2016,37(10):17-23. 被引量:5
-
5袁彬.从业禁止制度的结构性矛盾及其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42-150. 被引量:23
-
6刘圃君,张桂宏.网络煽动犯罪的制裁困境与应对思路[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3):52-57. 被引量:1
-
7王可宁,袁家韵.网络直播违法犯罪问题研究[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7,17(2):30-33. 被引量:7
-
8孙道萃.网络直播刑事风险的制裁逻辑[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11):60-70. 被引量:33
-
9孙道萃.虚假广告犯罪的网络化演变与立法修正思路[J].法治研究,2018(2):111-123. 被引量:16
-
1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4,0(10):6-7. 被引量:1
-
2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2004,0(5):24-26.
-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J].司法业务文选,2004,0(35):44-47.
-
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J].信息网络安全,2005(11):76-77.
-
5蒋安杰.中国刑法学会会长赵秉志教授发表观点 朋友间发黄段子以“性骚扰”定性更恰当[J].法制资讯,2010,0(2):20-20.
-
6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J].新法规月刊,2004,0(11):36-37.
-
7法之.发200条黄色短信可判3年刑[J].支部生活(中共云南省委党刊),2005(2):40-40.
-
8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告[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2010(2):21-23.
-
9胡雅君.“两高”司法解释助力“扫黄”运动[J].新世纪周刊,2010(7):79-79.
-
10《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J].信息网络安全,2005(6):80-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