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9期2921-2921,共1页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同被引文献24
-
1李齐茹.步枪运动员腰痛的生物力学机制及其防治探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4):89-91. 被引量:5
-
2白雪冰,陈祥岩.按摩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应用述评[J].中医药学刊,2005,23(2):344-345. 被引量:20
-
3侯莉娟,刘晓莉,乔德才.大鼠游泳运动疲劳模型建立的研究[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5,22(1):1-3. 被引量:60
-
4刘亚南.浅析运动疲劳血中SOD与LPO等指标变化的关系[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331-3332. 被引量:2
-
5白雪冰,陈力,黄日权.针刺法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6):8-9. 被引量:8
-
6吴立红,李爱萍,林建强,孙清华,董晓敏,余芳,龚艳菲,吴玉玲,叶宏.电刺激足三里穴对海训士兵血液中LA、SOD、GSH-PX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5):440-441. 被引量:16
-
7陈英松,卢峻,吴七柱,朝鲁门,阿古拉.艾灸对疲劳模型大鼠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6):404-405. 被引量:16
-
8董晓敏,吴立红,孙清华,李爱萍,林建强,余芳,龚艳菲,吴玉玲,叶宏.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抗运动性疲劳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6):353-354. 被引量:12
-
9杨宏新,杨勇,闫晓红.肉苁蓉抗运动性疲劳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4):24-25. 被引量:14
-
10杜晓宁.火龙液外用结合按摩对运动性疲劳及血睾酮和血乳酸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8,40(9):60-62. 被引量:8
-
1吕斌.新妈咪产后要注意关节恢复问题[J].家庭医学(上半月),2014(5):13-13.
-
2冯玉润.运动·上呼吸道感染和免疫[J].体育科研,1997,18(3):30-32. 被引量:1
-
3吴家林,郑章清,朱李兵,毛宏星.咽鼓管被动开放机制和方法[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2,13(2):126-126.
-
4王可.论运动疲劳生理学机制与身体恢复的对策[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26(5):51-53. 被引量:2
-
5于清,袁吉.运动员比赛后的心理恢复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3,7(4):648-648. 被引量:5
-
6苏萍,刘黎明,侯迎锋,任勇,孙玉金.大学生运动员睡眠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25(6):723-724. 被引量:4
-
7郭晓兵.运动性疲劳消除的有效措施及机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S1):436-437. 被引量:2
-
8杜文明.运动之后揉揉肚子 加快身体恢复[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6,0(11):25-25.
-
9程宇镳.运动员感冒服药无小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13(7):16-16. 被引量:1
-
10吕志刚.观察带血管腓骨头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肿瘤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2):47-48.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