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与象征:消费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5
Manifestation and Symbol: Cultural Meanings in Consumption
出处
《社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7,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参考文献7
-
1王宁,2000,《消费社会学--个分析的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日]冈本庆一,1998,《剧场社会的消费》,载《符号社会的消费》,远流出版社.
-
3[日]堤清二,1998,《消费社会批判》,经济科学出版社.
-
4[英]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 阎嘉译.《通俗文化理论导论》[M].商务印书馆,2001年3月第1版.第131页,132页.
-
5[美]保罗·福塞尔,1998,《格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6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华夏出版社,1987..
-
7[日]星野克美,1998,《消费文化符号论》,载《符号社会的消费》,远流出版社.
共引文献54
-
1丁莉丽.论当前部分主旋律电视剧的“大众化”倾向[J].文艺争鸣,2004(4):62-67. 被引量:1
-
2赵磊.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危机——唯心论抑或唯物论[J].经济学动态,2004(7):82-86. 被引量:8
-
3李胜利.情节强度与娱乐性[J].当代电影,2004(4):67-71. 被引量:1
-
4秦林芳.政治视镜中的规范化“写作”——论建国初期丁玲的文学创作[J].南京社会科学,2005(4):59-63.
-
5王尚文.关于读写听说的动机问题[J].语文建设,2005(5):33-34. 被引量:3
-
6宋跃华.论自我实现的途径[J].江汉论坛,2005(9):39-44.
-
7刘正峰.法律的调整机制及其缺陷分析[J].浙江学刊,2005(5):142-145. 被引量:5
-
8凡清.二十世纪西方心理学中的两种个性分析图式[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43-49. 被引量:1
-
9王珏.经济伦理哲学范式的辩证转换[J].哲学研究,2005(11):79-81. 被引量:1
-
10黄培.孟郊创作心态及其诗风演变[J].求索,2005(11):163-165.
同被引文献48
-
1王宁.关于消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几点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5):120-126. 被引量:15
-
2彭明朗.从“消费热点”问题到消费经济学的研究[J].消费经济,1998,14(4):8-11. 被引量:1
-
3周显志.消费社会学初论[J].消费经济,1995,11(4):45-49. 被引量:8
-
4孔明安.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研究[J].哲学研究,2002(11):68-74. 被引量:181
-
5刘飞.炫耀性消费——凡勃伦与布迪厄之比较[J].消费经济,2005,21(3):52-54. 被引量:20
-
6宋纬文.客家擂茶 香飘万里[J].家庭中医药,2005,12(9):54-55. 被引量:4
-
7陈杖洲.谈谈客家擂茶与擂茶粥的源流[J].广东茶业,2005(6):19-21. 被引量:11
-
8卢晖临.集体化与农民平均主义心态的形成——关于房屋的故事[J].社会学研究,2006(6):147-164. 被引量:63
-
9黄宗智,彭玉生.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J].中国社会科学,2007(4):74-88. 被引量:329
-
10[法]让·波得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二级引证文献21
-
1查亚锦.炫耀性消费成因分析及管理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4):285-286.
-
2王雯,刘芸.时尚经济中的符号营销分析[J].经济视野,2013(18).
-
3李莎.论广告与商品符号本义的缺失、错位与回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8):113-114.
-
4李美佳.青少年网络符号消费的心理机制分析[J].青年探索,2007(2):16-18. 被引量:3
-
5严明.符号·类·他者——当代消费文化特征别议[J].北方论丛,2008(4):136-138. 被引量:3
-
6王雪,闫顺利.消费社会的价值异化及其困境[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3):25-27.
-
7闫顺利,王雪.消费社会的“符号”异化逻辑——从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观谈起[J].前沿,2008(10):39-41. 被引量:4
-
8韩松立,章胜勇.谈符号消费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启示[J].商业时代,2010(2):45-46.
-
9张琰.品牌传播中的符号印迹[J].美与时代(创意)(上),2011(2):85-86.
-
10郑玉香,沈洁.身份焦虑视角下的炫耀性消费动因分析[J].商业时代,2011(8):22-23. 被引量:10
-
1李实.理性判断我国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J].决策探索,2012(22):29-31. 被引量:1
-
2薛莉,黄振宇.如何把握2013经济工作“稳中求进”总基调[J].群众,2013(1):29-30.
-
3杨宜勇.当前中国的就业发展态势及其理性判断[J].中国软科学,1999(4):4-6. 被引量:2
-
4郑京平.理性看待经济增速适度回落 力促经济可持续发展[J].调研世界,2012(9):3-6.
-
5理性判断、充分关注、有效调节——对当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判断及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的政策建议[J].经济要参,2001(43):25-33.
-
6黄有光.谈效用、福利与快乐——关于“三人对谈录”的一点感想[J].浙江社会科学,2003(2):39-41. 被引量:5
-
7谭全安.坚持科学发展 实现持续跨越[J].广东党史,2010(5):51-53.
-
8周菁(综合编译).忧郁的美国人[J].数字商业时代,2008(16):17-18.
-
9胡晓鹏,张来春.中国产业不平衡发展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3(2):39-44. 被引量:6
-
10陈资灿.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1(4):47-49.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