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隐匿的赛伯空间
被引量:3
Gender Concealed Cyberspace
出处
《社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7-59,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参考文献6
1 Babes on the web: Sex, Identity and the home page media International on the Internet, No. 84, May 1997.
2 Kevin Crowston & Erica Kammever, Communication Styl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s, in Cyberghetto or Cybertopia? : Class, and Gender on the Internet, edited by Bosah Ebo, Praeger, 1998.
3 Laura J. Gurak, 1997, Persuation and Privacy in Cyberspace.: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4 Pauline Rosenau, 1992, Post-Modernism and the Social Scienc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5 Wendy Harcourt, 1999, Women @ Internet: creating new cultures in cyberspace. London: Zed books.
6 李银河.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潮[J] .哲学研究,1996(5):65-71. 被引量:38
共引文献37
1 叶文浩.货不对板的女性主义题材游戏研究——以《最后生还者2》为切入点[J] .北京文化创意,2021(3):80-89.
2 孙瑞雪.从田边圣子作品看日本当代女性的“家庭观”[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6):55-56.
3 白蔚.身体的“革命”——关于李安电影《色·戒》的身体社会学[J] .电影文学,2008(7):64-66. 被引量:2
4 刘江涛.近年来女性主义哲学中的社会性别研究综述[J] .哲学动态,1999(9):22-24. 被引量:6
5 侯治辉.父权制语境下的“灰姑娘”——论“试鞋”的象征意义[J] .作家,2008,0(2):216-216. 被引量:2
6 杨明光.后父权制社会——后现代女权主义的理想模式述评[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64-69. 被引量:5
7 付翠莲.西方思想史上女性被边缘化的历史考察[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6,28(5):73-78. 被引量:1
8 林卡,唐琳.论女性主义研究的方法论意义[J] .妇女研究论丛,2007(1):53-58. 被引量:2
9 卢敏.简论后现代女性主义与后现代法学[J] .前沿,2008(3):108-109. 被引量:4
10 邹晓红.妇女权利研究的思维转换[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15(2):83-89.
同被引文献43
1 黄育馥.计算机游戏与性别关系——性别研究的新领域[J] .国外社会科学,2001(5):44-50. 被引量:8
2 刘霓.信息新技术与性别问题初探[J] .国外社会科学,2001(5):51-57. 被引量:12
3 田梅英,于子云.“三个代表”对女性教育的期待[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2(1):47-49. 被引量:3
4 卜卫,刘小红.新闻记者、计算机与性别差异分析[J] .妇女研究论丛,1999(3):18-22. 被引量:6
5 蔡一平.性别与媒介:在表象的背后[J] .妇女研究论丛,1998(1):44-49. 被引量:4
6 卜卫.社会性别视角中的传播新技术与女性[J] .妇女研究论丛,2002(2):37-42. 被引量:19
7 黄菡.试析大众传播中性别歧视的成因[J] .妇女研究论丛,2002(2):58-62. 被引量:13
8 刘世定,邱泽奇.“内卷化”概念辨析[J] .社会学研究,2004(5):96-110. 被引量:448
9 曾坚朋.虚拟与现实:对“网恋”现象的理论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02(6):30-36. 被引量:32
10 潘绥铭,黄盈盈.“主体建构”:性社会学研究视角的革命及本土发展空间[J] .社会学研究,2007(3):174-193. 被引量:58
二级引证文献17
1 杨丽艳.E时代的女性传播——以女性网站及女性频道为例[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7):84-84. 被引量:1
2 李明.公民责任意识:结构与动力分析及其教育的行动策略[J] .心理学探新,2010,30(1):15-20. 被引量:5
3 李明,耿进昂.责任意识的社会与文化心理学分析[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11-115. 被引量:7
4 李洪淑,张世友.试论网络媒介对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双重影响[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8(7):31-34.
5 王崇杰.转型期我国关系网络社会生态辨析[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11):48-51. 被引量:1
6 赵战花,李永凤.利器还是钝器:“圈子”视域下的微信营销[J] .科学.经济.社会,2014,32(2):155-159. 被引量:1
7 张华.网络社群的崛起及其社会治理意义[J] .编辑之友,2017(5):50-54. 被引量:23
8 张允,周晶.帕森斯AGIL理论视角下新媒体与受众互动冲突及对策研究[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4):156-160. 被引量:4
9 佟新,王雅静.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性别比较研究[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5(3):64-69. 被引量:10
10 谭雪芳.打造网络时代“新熟人社会”的枢纽节点——基于县级媒体融合考察研究[J] .中国报业,2019,0(23):33-36. 被引量:1
1 王鹭.赛伯空间与信息高速公路[J] .百科知识,2000(7):27-28.
2 陈幼松.虚拟现实和赛伯空间[J] .科技与企业,2000(1):25-27.
3 石砩.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J] .宁夏党校学报,2001,3(4):45-48. 被引量:2
4 刘华杰.广义毒品与数字毒品[J] .民主与科学,2006(4):8-11.
5 朱唯.凝眸Internet[J] .湖南教育(上旬)(A),2000,0(6):62-62.
6 RaviSandhu.赛伯空间的工程授权和委托(摘要)[J] .计算机工程,1999,25(S1):1-1.
7 张华新,张帆.Cyberspace与网络教育关联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8-91.
8 鲍平,孙道恒,王一菊.VR技术综述[J] .机电技术,2003,26(B09):66-68. 被引量:5
9 陈绯云.传统与现代的撞击──漫谈香港社会的婚姻家庭观念[J] .社会,1996,16(2):38-38.
10 赵永建,祝春美,赵冰泉.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思考[J] .甘肃农业,2005(9):146-14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