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日源新词在当代汉语新闻报道中的传播与变异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年来,由于中日间经济文化的密切交往,许多源于日语的新词新语出现在了当代新闻媒体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些新用法有的是对日语词汇的照搬,有的却产生了种种变异。这就需要在引进和传播过程中语言使用者的三思而行,既要发展和丰富当代汉语,也要维护其应有的规范性。
作者
甘涛
李静
机构地区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中国报业》
2012年第01X期51-52,共2页
China Newspaper Industry
关键词
日源新词
当代汉语
新闻报道
传播
变异
分类号
H136.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7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邹嘉彦,游汝杰.
当代汉语新词的多元化趋向和地区竞争[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2):12-21.
被引量:40
2
郭伏良.
从人民网日本版看当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J]
.汉语学习,2002(5):36-39.
被引量:31
3
顾江萍.
试析当代日语借词对汉语的渗透[J]
.汉字文化,2000(1):51-54.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邹嘉彦2002.汉语多元化的雏形:有关语言演变始原的研究.纪念李方桂先生国际学术讨论会(2002年8月于西雅图)论文.
2
大连外国语学院.新日汉辞典,1983.
3
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1983.
4
穆克娅.
浅议从日本传入中国的日汉同形词[J]
.科教文汇,2008(9):181-181.
被引量:1
5
甘涛,姜玲.
谈当代汉语的日源新词“达人”[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2):110-112.
被引量:9
6
王晓.
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分析当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4):10-18.
被引量:20
7
赵文.
浅析现代汉语日源借词的词义变化——以两个典型词语为例[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9(9):130-130.
被引量:1
8
丁杨,王保田.
关于现代汉语日源外来词中的日源化妆品牌名称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103-107.
被引量:2
9
黄莺.
论日语借词对现代汉语及日语教学的影响[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3(1):99-102.
被引量:10
10
易立梅.
浅析汉语词汇变化及其原因[J]
.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0(3):106-108.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77
1
苏小楠,张蕊.
21世纪以来汉语新词中的日源外来词——以《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和第7版为例[J]
.文化学刊,2021(3):182-184.
2
田敏.
语言接触视阈下汉语中的日语借词及语义变化研究[J]
.汉字文化,2022(7):32-34.
3
刘立香,李德超.
冰心翻译和创作语言特征对比:以明喻结构为例[J]
.译苑新谭,2019(1):20-29.
4
王晓红.
从“埋单”看媒体语言的规范[J]
.社科纵横,2004,19(5):154-154.
5
陈鸿.
汉语词汇的叠音现象评析[J]
.飞天,2012(4):104-105.
6
姚津津.
国内ACG语言使用现象及成因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3):230-230.
被引量:4
7
金其斌.
汉语中接受英语外来词的新倾向及其心理透视[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3(1):8-12.
被引量:11
8
王惠,秦秀白.
粤语中的英语译词探微[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58-61.
被引量:5
9
杨玉国.
“秀”的变异——新词汇意义和新语法意义浅析[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5(9):11-14.
被引量:5
10
米嘉瑗.
三音节词语的特点[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6(4):85-87.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
1
沈国威.
汉语的近代新词与中日词汇交流——兼论现代汉语词汇体系的形成[J]
.南开语言学刊,2008(1):72-88.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1
1
严桢.
从“宅”一词的使用看日源新词的受容[J]
.文教资料,2021(16):9-11.
1
“三思而行”本是贬义[J]
.出版视野,2012(4):37-37.
2
佚名.
“三思而行”本是贬义[J]
.意林文汇,2015,0(15):64-64.
3
“三思而行”最初含有贬义[J]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9(4):3-3.
4
“三思而行”原是贬义[J]
.文史博览,2010(6):32-33.
5
汪红艳,汪春燕.
成语中数字的修辞作用[J]
.学语文,2009(6):46-47.
6
周成刚.
破译世界名校申请:出类拔萃的申请信(7)[J]
.新东方英语,2004(07M):40-45.
7
Temma Ehrenfeld,吕云.
Reading Faces——Our definition of what's normal changes over time[J]
.当代外语研究,2004(7):34-35.
8
张鹏飞.
从走路姿势看性格[J]
.解放军生活,2016,0(9):83-83.
9
苏诗钰.
“三”的启迪[J]
.中学生(高中作文版),2010(1):43-43.
10
金文平.
温州俚语趣释二则[J]
.温州人,2015,0(15):97-97.
中国报业
2012年 第01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