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对借鉴作业成本法的思考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作业成本法(ABC法)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倡导的适时制生产系统引发了成本管理会计史上的一场革命。适时制生产系统(JIT)的概念是假定在理想化的环境里,原材料及外购部件适时地购入并投入生产,各个零部件适时地加工完成,组装成产成品后适时地送货上门。它要求企业在计算机和自动化生产设备的辅助下,以最低的消耗投入生产,JIT系统的理想目标是根除生产中任何无价值的劳动(如发票购订审、质量检验、存货传递及仓储)。由此,高度自动化设备排除对大量普遍机器操作人员的需求,间接费用呈多样化剧增:高精尖设备增大设备投资额,计算机软件开发或购买费用,针对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开发设计费用必然掰开。间接费用比重上升,专家费用比重下降,这一制造环境的变化动摇了传统成本会计计算体系中以“数量基础”分摊间接费用的一贯做法。
出处 《浙江财税与会计》 1997年第8期41-43,共3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