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以青岛市为例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分析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和构成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文章利用该指标体系,对青岛市2000-2005年间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量化分析,据此提出了提升青岛市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
巩欣
于庆东
机构地区
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
出处
《中国集体经济》
2010年第2S期80-82,共3页
China Collective Economy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青岛市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32
1
李恒光.
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理论与实证研究[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59-63.
被引量:2
2
陶四海,赵国杰,韩彩欣,张卫东.
区域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建构[J]
.科技与管理,2009,11(4):136-139.
被引量:11
3
汪馥郁,李敬德,文晓灵.
产业集群呼唤学科集群——谈产学研协同创新[J]
.中国科技产业,2010(6):62-65.
被引量:28
4
董宇鸿.
基于协同理论的产业集群效应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3):46-48.
被引量:10
5
周阳敏.
中原经济区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教研研究[J]
.创新科技,2010(10):28-29.
被引量:2
6
胡志坚,苏靖.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提出与发展[J]
.中国科技论坛,1999(6):20-23.
被引量:80
7
颜莉,张军.
区域创新体系的影响因子分析模型实证研究——以武汉为例[J]
.经济问题,2011(6):119-122.
被引量:5
8
黄鲁成.
宏观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模式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2(1):95-98.
被引量:73
9
陈文胜.
中国县域发展的基本特征与历史演进[J]
.中国发展观察,2014(6):30-31.
被引量:15
10
康华,扈文秀,吴祖光,赵欣.
基于制度观的国家创新体系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3):82-8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周健,刘永.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31(5):2-5.
被引量:8
2
王勇,操娴纳,付思华.
青岛市区域创新体系对地区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基于青岛市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3):55-63.
被引量:2
3
赵磊,李鹏.
县域创新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济宁市为例[J]
.科技和产业,2023,23(16):160-165.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杨道现.
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3):132-136.
被引量:16
2
朱玲慧.
从“服务替代产品”中看设计学科的协同创新[J]
.卷宗,2013,3(3):31-31.
3
刘传哲,王玮,赵树权,郭晓晓.
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的协同创新评价体系及反馈机制的构建[J]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4):72-76.
被引量:7
4
丁洪.
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2013(11):41-43.
被引量:6
5
殷春武.
基于模糊灰度的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21):138-142.
被引量:9
6
苏一凡,朱少强,谢卫红.
广州地区高校间科技创新合作现状探讨——基于2012年合著论文的计量图谱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4,34(6):90-95.
被引量:14
7
张琼予.
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J]
.延边党校学报,2015,31(1):59-61.
被引量:2
8
钟荣丙.
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文献综述与测度修正[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1):28-32.
被引量:1
9
夏斌,杨舒晰,杨潭.
数字经济规模、区域创新绩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22,35(10):62-70.
10
于明超,丁玉洁.
自贸区设立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2):56-66.
1
胡琴.
湖北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和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3,25(1):94-97.
被引量:8
2
刘海清.
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J]
.广东农业科学,2009,36(3):202-206.
被引量:9
3
陈慕文.
福建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J]
.商场现代化,2012(2):43-44.
被引量:2
4
盛艳,赵明.
托克托县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与仿真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7,36(2):226-230.
被引量:1
5
李伟舵.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以湖南省为例[J]
.创新,2009,3(10):54-56.
被引量:1
6
梅琳,邱俊娟,刘青.
湖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9):788-790.
被引量:2
7
王联兵,刘小鹏,米文宝.
民族地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以宁夏为例[J]
.经济问题探索,2006(8):29-33.
被引量:2
8
周玫,余可发.
江西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12):245-248.
被引量:4
9
张少泽,张春瀛,孟庆洋.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J]
.经济导刊,2013(3):90-91.
被引量:4
10
刘明海.
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及比较[J]
.青海金融,2012(8):26-29.
中国集体经济
2010年 第2S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