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联动发展机制初探——基于区域教育一体化的视角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联动发展机制,是促进区域教育一体化的历史必然。
作者
周静
方明
机构地区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集体经济》
2010年第11S期174-175,共2页
China Collective Economy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区域教育一体化
联动发展
机制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赖先进,许正中.
试论职业教育在产业动态升级中的作用与机理[J]
.教育与职业,2010(8):5-7.
被引量:7
2
杨开明.
高职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刍议[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5(4):60-61.
被引量:7
3
薛明扬,沈健,刘希平,黄士力,王奇,杨湘宁,夏建勇,徐钦福,陈国良,张珏,严正广,茹惠祥,严新乔,何鹏程,王秀军.
长三角地区教育联动发展战略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09,29(13):1-7.
被引量:6
4
夏建勇,茹惠祥,方展画,高宁,李明华,祝鸿平.
以改革为动力,构建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平台[J]
.教育发展研究,2009,29(13):14-16.
被引量:7
5
余秀兰.
促进与区域经济的良好互动:长三角教育的应为与难为[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9):60-62.
被引量:6
6
马庆发.
“长三角”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J]
.职教论坛,2007,23(10S):20-24.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饶小丽.
论产业结构的升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J]
.职业圈,2007(19):80-81.
被引量:4
2
殷新红.
对职业教育产业运作方式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04(29):19-20.
被引量:1
3
.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崛起世界第六大城市带[EB/OL].http:∥www.changsanjiao.org/news/shownews.aspxid=5080types=经济动态,.
4
.人才动态:高级蓝领瓶颈制约长三角制造业升级[EB/OL].http:∥edu.sina.com.cn/j/2005-01-27/99405.html,.
5
.长三角辉煌背后有隐忧[EB/OL].http:∥www.jsetc.gov.cn/ShowRetationlist.jspArticle_ID=15723,.
6
朱金海.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考[N].解放日报,2004-12-10.
7
2007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26日.
8
台湾比较教育学会主编.教育整合与竞争力,台湾高雄复文出版社,2004年,第41-42页.
9
隆国强.
中国产业升级的机遇与策略[J]
.中国对外贸易,2008(4):86-90.
被引量:6
10
苏俊玲.
试论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结合[J]
.职业教育研究,2008(6):8-9.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43
1
李丽桦.
跨区域教育科研活动的分类研究——基于二维象限分析法的尝试[J]
.教育学术月刊,2014(4):67-72.
被引量:2
2
胡求光,过国忠.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4):92-96.
被引量:15
3
王晶晶.
地方高校“现代服务观”的建构与实施策略——以宁波为例[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9(4):5-9.
4
马卫花.
论职业教育区域一体化发展[J]
.成人教育,2008,28(3):58-59.
被引量:3
5
汤少明.
江南文化对长三角高职教育的影响[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9(7):87-90.
被引量:4
6
章永刚.
无锡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无锡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浅议[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4(24):41-44.
被引量:8
7
王梓林,余亮彬.
论高职教育在中部崛起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4):28-30.
被引量:6
8
刘春玲,唐少清.
开放教育资源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29-132.
被引量:4
9
李梦卿,罗莉.
武汉城市圈职业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30(2):96-99.
被引量:1
10
杨斌,尹皓,阳勇.
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模式研究——基于圈层结构理论[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09(8):12-15.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3
1
姜燕宁,郝书池,唐幸芳,林媚珍.
城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运行机制与保障机制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8(6):48-53.
被引量:15
2
张永.
基于培训和进修的民办学校师资建设探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39-140.
被引量:2
3
张永.
后发展民办高校品牌专业构建的探究[J]
.大学教育,2013(16):7-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张永.
高职院校区域性会计实训教学保障机制的研究—以广西为例[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4(1):123-125.
1
刘慧,李峰,万明辉.
发展研究生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J]
.企业导报,2013(20):154-155.
被引量:1
2
邝守敏,黎彧,孔萍,薛萍,曲志涛.
高等职业教育对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J]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7):11-13.
被引量:2
3
刘顺清.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发展历程浅析[J]
.金色年华(下),2011(3):3-3.
4
李认清.
用科学发展观强化高职学院四项建设[J]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10):8-9.
5
雷世平.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职业教育的发展[J]
.职教论坛,2003,19(7):4-7.
被引量:10
6
江润清.
企业教育与知识经济[J]
.现代企业教育,2001(12):45-46.
7
李晓燕.
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的选择[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5):23-26.
被引量:5
8
梁九义.
成人高等教育远程化发展的历史必然[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10(3):10-12.
被引量:1
9
刘典清.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之我见[J]
.网络科技时代,2007(24):87-87.
被引量:2
10
唐颖.
浅析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危机及应对[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15(2):59-61.
中国集体经济
2010年 第11S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