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地质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关于地质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⒇邹和平陈国能(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构建新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人才培养模式,一般认为是指为受教育者构建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
作者
邹和平
陈国能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8年第2期21-23,共3页
Supplement to the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改革
地质科学
专业方向
地球科学
教学与教材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专业基础课
教育思想和观念
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93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7
1
江泽民.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理论建设,1997,13(5):1-22.
被引量:50
2
文和平.
全面修订本科专业目录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访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司长钟秉林[J]
.中国大学教学,1997(3):4-6.
被引量:1
3
陈祖福.
迎接时代的挑战 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J]
.中国高教研究,1997(3):4-8.
被引量:87
4
陈向明,李文利,崔艳红,宋映泉.
综合大学理科人才素质与课程体系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1997,17(1):51-56.
被引量:27
5
王义遒.
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追求什么样的教育质量[J]
.中国大学教学,1996(6):12-15.
被引量:9
6
卢嘉锡.
当代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J]
.中国高教研究,1995(3):4-8.
被引量:26
7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地球科学》调研组[编],黄鼎成等.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地球科学[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
193
1
曹普.
1978—20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深化和新发展[J]
.科学社会主义,2021(5):67-77.
被引量:1
2
周平.
街道办事处的定位:城市社区政治的一个根本问题[J]
.政治学研究,2001(2):76-82.
被引量:43
3
谷贤林.
国内外一流大学比较研究[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3):84-90.
被引量:7
4
徐晓林,王亚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20年来的回顾与新世纪的展望[J]
.政治学研究,2000(4):36-44.
被引量:8
5
黄斌.
追求崇高理想,坚定正确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通向共产主义的阶梯[J]
.社科纵横,2001,16(2):15-16.
6
阎占定.
论参与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运用[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1):36-39.
7
陈德文,曾国平.
邓小平主权理论的基本特点[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1):118-120.
8
李遵进,李咏吟.
心灵的净化与社会主义文艺的崇高理想[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9(1):55-62.
9
杨紫烜.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系[J]
.中外法学,1998,10(1):18-26.
被引量:9
10
陈俊森,樊葳葳.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3(3):127-129.
被引量:31
同被引文献
10
1
倪师军,阳正熙,孔繁津,程艳丽.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类本科专业教育的思考[J]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4):19-22.
被引量:9
2
龚庆杰,张德会,叶荣.
地质类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探讨[J]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4):137-139.
被引量:2
3
周叶中.
关于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8):7-11.
被引量:93
4
陈向明,李文利,崔艳红,宋映泉.
综合大学理科人才素质与课程体系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1997,17(1):51-56.
被引量:27
5
陈祖福.
迎接时代的挑战 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J]
.中国高教研究,1997(3):4-8.
被引量:87
6
刘吉余,卢双舫.
跨专业报考石油地质类研究生培养的几点看法[J]
.石油教育,2008(4):64-66.
被引量:8
7
戴塔根,匡华凌,朱自强.
地质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报告[J]
.煤炭高等教育,1999,17(4):68-74.
被引量:4
8
杨承运.
关于新世纪地球科学人才培养的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02(6):21-23.
被引量:7
9
吕新彪.
澳大利亚塔斯玛尼亚大学的地质学教育[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72-75.
被引量:5
10
计桂霞,陈华,徐丽杰.
多媒体示教系统在岩石学教学中的应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4):72-73.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2
1
董福湘,刘立.
二十一世纪地质学课程体系的科学模式[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9):5-6.
被引量:1
2
李凤杰,傅红.
地质类跨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方式探讨[J]
.中国地质教育,2009,18(1):33-35.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8
1
赵永刚,赵明华.
如何正确引导跨专业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思考[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0(3):114-114.
被引量:4
2
王华,夏庆霖,吕新彪,解习农,姚光庆.
从国家重大需求看研究生培养的战略性和紧迫性——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为例[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2):15-17.
被引量:2
3
刘之的.
跨专业硕士生专业课《地球物理测井》教学改革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6B):67-68.
4
武晗,胡建中.
地质跨专业硕士生的培养实践探讨[J]
.中国地质教育,2013,22(2):97-99.
被引量:2
5
董福湘,迟唤昭.
以产教融合为引导的地质学专业建设[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118-120.
被引量:3
6
鲁潇宁.
跨专业会计硕士的复合型人才成长途径[J]
.会计师,2019(4):77-78.
被引量:1
7
肖正辉,杨荣丰,曹运江.
地质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浅析——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9(30):221-222.
被引量:1
8
田景春,文华国,梁庆韶,张翔,李凤杰,林小兵,陈安清,胡作维.
新时代沉积地质学高质量研究生教材知识体系构建及意义[J]
.中国地质教育,2023,32(1):68-71.
被引量:1
1
洪珏.
学习十五大精神 贯彻十五大精神——继续教育:主力军的呼声[J]
.基础教育研究,1998,0(1):9-10.
2
王珣章.
论21世纪中国的大学管理与财政[J]
.高教探索,1998(3):20-23.
3
赵如云.
98年高考政治综合检测题[J]
.考试(新英语),1998(1):44-48.
4
施言.
加强形势政策教育 提高学生思想素质[J]
.时事报告,1997(3):40-41.
5
辛显文,常维东.
针对美术大学生特点做好思想教育工作[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1999,0(11):39-40.
6
迎接21世纪全国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研讨会在西安召开[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9,0(10):48-48.
7
亚伯拉罕·派斯.
爱因斯坦教授先生——《爱因斯坦传》(连载二十九)[J]
.师资建设,2010(12):113-114.
8
陈蓉.
地质科学教学融入人文教育探讨[J]
.中国地质教育,2014,23(2):22-25.
被引量:4
9
周远清.
把握教改脉搏反映教改步伐[J]
.中国大学教学,1995(1):3-4.
10
苏畅.
语文教学与教材重构[J]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09S):38-39.
被引量:2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