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刑法行为论的体系性构造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关于"犯罪是什么"的问题,传统刑法理论主要通过犯罪概念论解决,这种研究应当向行为论转变。作为行为存在论的行为论,不同于行为属性论的犯罪论,行为论具备独立地位。文章从犯罪概念出发,通过对行为的概念、行为的体系性地位、行为的功能等行为论基本问题的厘清,辨析行为概念的理论论争,进而形成行为论中特有的行为构造。
作者
陈兴良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2010年第1期159-190,共32页
Sun Yatsen University Law Review
关键词
行为
行为论
犯罪论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117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36
参考文献
3
1
王充.
中日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与重构——以行为论与犯罪论的关系为视角[J]
.中国法学,2006(6):56-65.
被引量:12
2
(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Hans-HeinrichJescheck),(德)托马斯·魏根特(ThomasWeigend)著,徐久生.德国刑法教科书[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3
[日]大塚仁 著,冯军.犯罪论的基本问题[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二级参考文献
38
1
李洁.《三大法系犯罪构成论体系性特征比较研究》,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1998年第2卷,第442页.
2
[德]黑格尔 贺辟译.《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99-100页.
3
孙正聿.《哲学通论》[M].辽宁人民出版杜,1998年.第225页.
4
许玉秀.《犯罪阶层体系及其方法论》[M].台湾成阳印刷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89页.
5
高铭暄.《刑法学原理》(第一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94.
6
[日]团藤重光.《刑法纲要总论》(第三版)[M].创文社,1990年.第117~123、153—164页.
7
[日]曾根威严.《刑法总论》(第三版)[M].弘文堂,2000年版.第267—268页.
8
[日]中山研一.《刑法总论》,成文堂1982年版,第508页注2.
9
[日]牧野英一.《重订日本刑法上卷》(增补68版),有斐阁,1932年.
10
[德]格吕恩特·雅科布斯.《行为·责任·人格体》,冯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6页.
共引文献
66
1
张伟隆.
破解刑法中行为论之困:从概念思维到类型思维[J]
.中财法律评论,2021(1):108-134.
被引量:1
2
王振华.
行为理论:从价值到规范[J]
.湘江法律评论,2020(1):25-49.
3
赵秉志,周国良.
刑法学研究的新进展[J]
.中国法学,2007(1):175-190.
被引量:6
4
陈兴良.
行为论的正本清源——一个学术史的考察[J]
.中国法学,2009(5):172-190.
被引量:35
5
阎二鹏.
行为概念的厘清——以行为论机能之反思与再造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19(5):109-120.
被引量:2
6
劳东燕.
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之争的中国展开[J]
.清华法学,2015,9(3):56-74.
被引量:29
7
张训.
打开刑法之门——评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学术情怀[J]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1):233-239.
8
赵运锋.
刑事政策对刑法解释的影响及反思[J]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2):169-178.
9
张训.
论民生刑法的出场——受达顿《中国的规制与惩罚:从父权社会到民权社会》的启迪[J]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2):193-199.
被引量:3
10
林鼎斌.
论我国醉酒人刑事责任的承担及完善[J]
.才智,2008,0(13):18-19.
同被引文献
117
1
侯艳芳.
冒名顶替上学问题的刑法回应[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80-88.
被引量:9
2
焦旋,张懿轩,邹逸彬.
人工智能时代刑事责任体系的重构[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S01):109-113.
被引量:3
3
刘艳红.
人工智能法学研究的反智化批判[J]
.东方法学,2019,0(5):119-126.
被引量:208
4
陈兴良.
“无行为则无犯罪”——为一条刑法格言辩护[J]
.中外法学,1999,11(5):47-55.
被引量:58
5
黎宏.
论刑法中的行为概念[J]
.中国法学,1994(4):75-84.
被引量:26
6
胡东飞.
犯罪构成视野中的行为概念——兼谈“犯罪”认定的观念指导[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5):33-41.
被引量:4
7
高铭暄,叶良芳.
再论牵连犯[J]
.现代法学,2005,27(2):103-114.
被引量:75
8
胡云腾,刘树德.
刑法若干条款罪数形态之分析[J]
.现代法学,2005,27(5):141-147.
被引量:7
9
杜宇.
再论刑法上之“类型化”思维——一种基于“方法论”的扩展性思考[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11(6):106-119.
被引量:96
10
张明楷.
刑事立法的发展方向[J]
.中国法学,2006(4):18-37.
被引量:312
引证文献
8
1
张伟隆.
破解刑法中行为论之困:从概念思维到类型思维[J]
.中财法律评论,2021(1):108-134.
被引量:1
2
刘艳红,马改然.
刑法主观主义原则:文化成因、现实体现与具体危害[J]
.政法论坛,2012,30(3):27-41.
被引量:19
3
胡洋.
罪数论与竞合论的体系之争及我国刑法的路径选择[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8(1):84-92.
被引量:6
4
胡莹.
刑法上的行为概念[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8,0(4):194-194.
5
苏雄华,栾伟超.
意外事件的内涵及其与疏忽大意过失的界分[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20(6):70-76.
6
阴建峰,袁方.
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行为入刑之评析与建言——以《刑法修正案(十一)》第32条为视角[J]
.中州学刊,2021(3):50-57.
被引量:9
7
张智辉,姜娇.
网络犯罪新样态与刑法应对[J]
.学术探索,2023(3):61-68.
被引量:1
8
王亚旗.
生成式人工智能刑事责任主体资格之否定——以传统刑法理论为分析框架[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4,41(3):15-20.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陈洪兵.
再论“不必严格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J]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0(5):4-16.
被引量:4
2
程兰兰,苗静.
多次犯的立法依据和价值探究——兼评《刑法修正案(九)》中多次犯立法[J]
.经济刑法,2019(1):38-47.
3
费翔.
儒家法律传统与中国刑法主观主义的生成[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28(5):84-86.
被引量:1
4
冀洋.
论“危险结果”的教义学逻辑[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31(1):76-83.
被引量:4
5
冀洋.
刑法主观主义:方法论与价值观的双重清理[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6,22(3):120-136.
被引量:7
6
叶萍,张志勋.
多次违法行为犯罪化的立法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3):71-76.
被引量:10
7
冀洋.
法益保护目的不能甄别不法论的立场[J]
.政法论坛,2016,34(5):147-157.
被引量:6
8
冯志伟.
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中国选择[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2):39-43.
9
冯志伟.
明代刑法思维中的主观主义倾向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4):88-95.
10
张淼.
刑罚变革维度中的罪数判断及应用展开[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9,34(2):31-37.
被引量:4
1
王充.
中日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与重构——以行为论与犯罪论的关系为视角[J]
.中国法学,2006(6):56-65.
被引量:12
2
王充.
行为论与犯罪论关系论纲[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3):69-73.
3
常怡,王德成.
新中国诉讼调解制度的理论论争[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21-27.
4
尹彦品.
片面共犯成立之根据探析[J]
.河北法学,2005,23(11):145-147.
被引量:5
5
赵玉意.
评中国对CISG非书面形式规定保留的理论和实践——以中国撤回该项保留为契机[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29(2):173-179.
被引量:1
6
李润洲,李伟.
新课程改革理论论争的话语分析[J]
.教育情报参考,2010(2):32-34.
7
刘显娅.
英国治安法官属性论[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7):371-371.
8
娄永涛.
原因自由行为可罚性的再思考[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31(1):42-43.
9
苏雪梅.
宪法属性论[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4):5-10.
10
杨正鸣.
网络犯罪概念论[J]
.犯罪研究,2002(2):2-7.
被引量:7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