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25
-
1王泽淮.社区建设与预防流浪儿童的产生[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9(1):25-26. 被引量:10
-
2李春玲,王大鸣.中国处境困难儿童状况分析报告(一)[J].青年研究,1998(5):13-17. 被引量:20
-
3刘继同.关注中国城市流浪儿童——郑州市流浪儿童状况调查报告[J].社会福利(实务版),2002(5):35-38. 被引量:17
-
4张齐安.曲折的历程光明的前景——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发展状况述评[J].社会福利(实务版),2002(12):23-24. 被引量:6
-
5姚殿凤.孤残儿童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探索[J].社会福利(实务版),2004(9):57-58. 被引量:5
-
6李立国.创新工作方式 开创救助管理工作新局面[J].社会福利(实务版),2004(12):4-11. 被引量:5
-
7严海波,隋树霞,徐成.关注中国城市流浪儿童——徐州市流浪儿童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5(2):8-11. 被引量:18
-
8张齐安,杨海宇.中国流浪儿童状况和救助对策[J].社会福利(实务版),2002(9):18-22. 被引量:31
-
9安怀世.流浪儿童问题的国际背景和干预途径[J].社会福利(实务版),2002(10):28-34. 被引量:28
-
10石家庄市保护流浪儿童研究中心课题组.流浪儿童保护机制和对策研究[J].中国妇运,2005(6):11-14.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26
-
1胡林成,蔡俊,刘银林.泰州市流浪未成年人的心理分类与救助策略研究[J].社会工作,2010(18):54-55.
-
2罗一娴.对救助城市流浪儿童措施的探析[J].知识经济,2008(9):77-78.
-
3程福财.流浪儿童的街头生活及其“受害”——基于民族志调查的发现[J].青年研究,2006(9):1-9. 被引量:4
-
4陈莹,陈露明.人本主义互动模式中流浪儿童信任感建立[J].青年研究,2007(3):1-7. 被引量:3
-
5李晓东,陈怡,高秋凤.流浪儿童的性格与行为特点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26-130. 被引量:18
-
6马亚静.城市流浪儿童问题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徐州市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75-79. 被引量:2
-
7王凤清,马迎华.中国城市流浪儿童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92-93. 被引量:3
-
8罗一娴.关注城市流浪儿童[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30(6):149-151.
-
9俞彬彬,崔丽娟,尹亭亭.自尊、防御机制与流浪儿童偏差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8,31(6):1369-1372. 被引量:6
-
10黄敏红,乌阿茹娜,梁晗,梁爽.从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看流浪儿童救助[J].当代教育科学,2009(9):55-57. 被引量:5
-
1相丽丽.她成了2000名孤儿的“妈”[J].社区,2006(06X):60-60.
-
2First Survey about Migrant Children in Beijing[J].Women of China,2003(9).
-
3赵佳佳.我国困境儿童救助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20):174-175.
-
4郝丹,刘蓓.未成年人犯罪成年人之过[J].瞭望,1999(48):50-51.
-
5羽毛.天使妈妈:让每个孩子得到爱[J].青年博览,2012(5):22-23.
-
6荣道清,杜润涛.成都:依法行政 力保收容人员合法权益[J].社会福利(实务版),2003(7):34-36.
-
7陈德英.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对策[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2):67-68. 被引量:1
-
8朱耀琴.青少年团伙犯人际交往与调查分析[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0(1):45-48.
-
9徐曼,吴丽娟.阳光·真诚·爱心——河南省鹤壁市社会福利院工作纪实[J].社会福利(实务版),2003(9):52-54.
-
10李广径.对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原因的调查和建议[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1995,15(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