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无关紧要的紧要之处——从薛忆沩小说《无关紧要的东西》考察文化标出性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以符号学关于文化标出性的理论,来分析薛忆沩的小说《无关紧要的东西》,展现出一个现代文化的寓言:在一个所谓"正常"的社会里,人们把平庸甚至是丑陋作为正常,任何超出"正常"规范的事物都将付出代价,哪怕"超常之美"也无法被容忍。这位先锋作家将自身对创作实践的深刻思考寄寓进这篇小说当中,探寻了社会现实与文化中的种种悖论,具有极强的文化批判性。
作者
马文美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1年第1期185-192,共8页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
关键词
薛忆沩
寓言
符号学
标出性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
1
彭钢.
相距十年的噩梦 读薛忆沩的两篇“十二月三十一日”小说[J]
.上海文化,2011(1):62-6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
1
刘再复.
文学研究思维空间的拓展[J]
.文艺研究,1985(4):134-135.
被引量:41
2
杨周翰.
新批评派的启示[J]
.国外文学,1981(1):8-13.
被引量:10
3
臧棣.
袁可嘉:40年代中国诗歌批评的一次现代主义总结[J]
.文艺理论研究,1997(4):85-92.
被引量:16
4
陆正兰.
“拟声达意”与“姿势语”[J]
.中国比较文学,2007(1):89-105.
被引量:5
5
邵朝杨.
论新批评理论与袁可嘉新诗现代化理论[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6):45-47.
被引量:2
6
孙金燕.
“如何 再短一点”——评洛夫的诗《昙花》兼谈小诗[J]
.华文文学,2010(1):68-72.
被引量:1
7
曹万生.
1930年代清华新诗学家的新批评引入与实践[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6):19-2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赵毅衡.
新中国六十年新批评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2(1):139-147.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王有亮.
论“新批评”译介中的“观念至上”倾向——以新时期以来的译介为例[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25-28.
2
曹莉.
置身名流:燕卜荪对中国现代派诗歌和诗论的影响[J]
.外国文学,2018(6):163-172.
被引量:6
3
刘荣慧,朱立华.
新批评理论视角下考文垂·巴特摩尔诗歌的解析[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27(11):58-60.
被引量:1
4
付飞亮.
中外视域中的《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与新批评重估[J]
.东方丛刊,2018,0(1):239-250.
5
向天渊.
中国现代“语言-形式主义”文论传统的形成与发展——兼及域外文论的本土化问题[J]
.河南社会科学,2018,26(11):20-29.
6
曹莉.
I.A.瑞恰慈在中国的接受与意义[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3(1):194-206.
7
周蕾,何宁.
威廉·燕卜荪与中国现代主义新诗运动[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4):68-77.
8
陈军.
新批评的“功”与“熵”[J]
.外语教育研究,2016,4(4):56-59.
1
徐万平.
鲁迅余秋雨散文意蕴比较[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19(1):71-74.
被引量:4
2
佟欣.
从环境描写看老舍小说的文化批判性[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2(11):34-35.
被引量:1
3
张明珠.
《斑羚飞渡》的文化批判性意蕴解读[J]
.文学教育,2010(1):105-105.
被引量:1
4
蔡江珍.
作为类型化写作的文化散文[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1):63-65.
5
周淼龙.
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特性的历时考察[J]
.云梦学刊,2009,30(2):95-99.
6
黎风.
批评的多元化与"文化诗学[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0(3):56-61.
被引量:4
7
潘帅.
试分析郁达夫小说浓郁的现代主义色彩——以《沉沦》的创作为例[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5(8):31-33.
8
邱仕兵.
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生态情结[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3(6):58-59.
9
李杉婵,彭媛.
巴赫金与昆德拉小说理论中的哲学[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1):56-59.
10
蔡江珍.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林语堂与中国散文现代性理论[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5):49-54.
被引量:1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