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废科举、兴学堂与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
被引量: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废科举、兴学堂与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应星由于土绅在帝制中国的后期具有特殊的社会重要性,所以,从士绅在近代的蜕变来探究近代社会的变迁便素为学界所重视。无论是费孝通、萧公权等人的经典士绅研究还是孔飞力、周锡瑞等人的地方精英研究都是这一思路下的成果。但这些研...
作者
应星
出处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7年第2期79-86,共8页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关键词
中国近代社会
教育场域
学堂教育
文化资本
学校场域
科场
反体制
国家权力
废科举
支配关系
分类号
C93 [经济管理—管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40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59
同被引文献
240
1
潘懋元.
女子高等教育:文化变迁的寒暑表——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
.韶关学院学报,2001,22(10):1-8.
被引量:15
2
舒云.
1949—1978:中国高考制度沉浮录[J]
.时代文学,2007(6):111-130.
被引量:3
3
吴兴明.
现代性:检视20世纪中国文论的一种思路[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41-47.
被引量:13
4
王笛.
清末近代学堂和学生数量[J]
.史学月刊,1986(2):109-112.
被引量:37
5
罗志田.
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J]
.开放时代,1999(4):5-26.
被引量:84
6
姜涛.
传统人口的城乡结构──立足于清代的考察[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3):25-42.
被引量:6
7
余保中.
宋代科举制对社会分层和垂直流动的作用探析[J]
.社会学研究,1993(6):80-83.
被引量:8
8
孙立平.
论科举制对传统中国社会结构及其演变之影响[J]
.学习与探索,1992(4):130-138.
被引量:15
9
何景熙.
民国时期(1912——1949)四川的人口变动及其原因[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86-100.
被引量:4
10
王笛.
清末新政与近代学堂的兴起[J]
.近代史研究,1987(3):245-270.
被引量:90
引证文献
19
1
张均.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渊源——兼谈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中国视角”[J]
.江汉论坛,2004(12):106-109.
2
郑若玲.
废科举的教育影响[J]
.复旦教育论坛,2005,3(2):17-20.
被引量:2
3
蒋平,阳德华.
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影响[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27(4):117-120.
被引量:2
4
谢丰.
清末新政时期湖南官绅对书院改制政策的不同思考——以俞廉三、王先谦、赵尔巽的教育改革活动为例[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6):49-53.
被引量:6
5
郑若玲.
废科举的政治影响与启思[J]
.复旦教育论坛,2008,6(3):40-43.
被引量:4
6
吴洪成.
试论清末重庆的职业教育[J]
.中华文化论坛,2008(2):120-127.
7
刘丽敏,阮丹青,杨善华.
教育选拔与社会变迁——高校招生政策之世纪演变[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117-124.
被引量:9
8
彭平一,邱添韵.
长沙近代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与辛亥革命[J]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1):1-5.
被引量:1
9
商丽浩.
论中央政府在教育近代化中的角色——以财政为中心[J]
.教育与经济,2000,16(2):55-60.
被引量:1
10
张剑.
清末民初农业教育体系的初创及其原因[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2(1):103-113.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59
1
王斌华.
高校小语种专业招生制度改革策略[J]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1):85-129.
被引量:1
2
释启鹏.
历史政治学的方法论基础[J]
.中国政治学,2019,0(2):70-98.
被引量:7
3
姚中秋.
历史政治学的中国议题[J]
.中国政治学,2019,0(2):22-50.
被引量:12
4
陈文江,王雄刚.
“学术软肋”抑或“边缘价值”——文化社会学视域下的本土化之辩[J]
.探索与争鸣,2020,0(1):90-97.
被引量:2
5
刘娜.
试论清末时期的农业教育[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3):36-38.
被引量:2
6
张道旺.
关于建国初期十七年高考研究的综述[J]
.黑龙江史志,2015(5):46-47.
7
任青.
论科举制度的废除[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15(8):22-23.
8
叶哲铭,陆竹燕.
废科举:近代著名思想家的反思[J]
.复旦教育论坛,2005,3(2):25-28.
9
张剑.
中国近代农学的发展——科学家集体传记角度的分析[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6,27(1):1-18.
被引量:13
10
何益忠.
中国近现代史[J]
.学术月刊,2006,38(5):159-160.
1
高莽.
母亲——我心中的灯[J]
.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2009(3):17-19.
2
刘迎兰.
浅析当前中国教育制度在社会分层中扮演的角色[J]
.青年与社会(下),2013(10):255-256.
3
张健鹏,陈亚明.
伟大的“圈子艺术”[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09(20):8-9.
4
正确认识国家与社会[J]
.理论与改革,2001(1):127-127.
5
师跖.
严复“废科举兴学校”的革新主张[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4(5):41-44.
被引量:1
6
丁卫.
乡村控制:萧公权对帝制中国晚期社会的探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4):113-118.
被引量:3
7
杨廷福.
清朝末代状元摭谈[J]
.学习与探索,1982(5):144-144.
8
乔志强.
辛亥革命前夕学堂的兴起[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4(4):57-69.
被引量:2
9
申明.
互联网:德育制度变革的教育场域[J]
.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9(5):44-48.
被引量:4
10
郭凯.
文化资本与教育场域——布迪厄教育思想述评[J]
.当代教育科学,2005(16):33-37.
被引量:62
战略与管理
199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