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哲学中的人类道德──答张睿壮先生
被引量:5
More Profit, Less Justice" Should not Be China's Diplomatic Philosophy──Response to Mr. Zhang Ruizhuang
出处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9年第2期94-99,10-102+122,共10页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60
-
1王永钦.1969年──中美关系的转折点[J].党的文献,1995(6):75-80. 被引量:21
-
2刘雪莲.关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实质的认识[J].政治学研究,2004(2):53-60. 被引量:4
-
3范文.应当重视对中国外交的哲学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5):70-73. 被引量:4
-
4许一多,周俊峰.实用主义:美国的外交哲学[J].长白学刊,2002(5):51-54. 被引量:8
-
5时殷弘.风物长宜放眼量——论中国应有的外交哲学和世纪性大战略[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13-20. 被引量:10
-
6门洪华.中国外交哲学的演变[J].教学与研究,2005(4):47-53. 被引量:19
-
7孙艳玲.《苏中分裂:原因与后果》评介[J].中共党史研究,2005(6):126-130. 被引量:5
-
8李杰豪.国际组织与主权国家互动关系新探[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6):106-109. 被引量:9
-
9吴建民,俞新天,刘振民,王缉思,饶戈平,白岩松,冯绍雷,蔡拓,秦亚青,张沱生,张妍,金灿荣,马欣,李兆杰.和谐世界与中国外交[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23(1):15-20. 被引量:19
-
10张业遂.在“‘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上的讲话[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23(2):6-7.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6
-
1康欣.外交哲学概念刍议[J].学习月刊,2008(6). 被引量:1
-
2李春月,郝庆威.奥林匹克与中国人文思想的契合[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3):19-21. 被引量:1
-
3张志洲.国际关系中国学派的进路——兼论国际问题研究的政策性与学术性[J].国际政治研究,2009,30(3):74-79. 被引量:11
-
4陈晓东,田利华.中国和谐文化的国际影响力[J].甘肃理论学刊,2010(2):28-33.
-
5王泰.“文明交往论”与当代中国“外交哲学”构建刍议[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6):14-19. 被引量:2
-
6张锋.“中国例外论”刍议[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3):82-104. 被引量:12
-
7李优坤.国家利益视角下的“韬光养晦”争议?[J].国际展望,2012,4(3):27-40.
-
8张志洲.为中国崛起构建坚实的文化软实力根基[J].当代世界,2013(2):11-15. 被引量:2
-
9赵可金.中国地位与世界角色--探索新外交哲学[J].国际政治研究,2012,33(4):50-64. 被引量:5
-
10舒梦.中国外交资源的差序式管理探析[J].国际展望,2014,6(5):30-44. 被引量:4
-
1张睿壮.中国应选择什么样的外交哲学?──评“世界新秩序与新兴大国的历史抉择”[J].战略与管理,1999(1):54-67. 被引量:13
-
2赵俊欣.狄德罗对人类社会的贡献[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4):8-16. 被引量:1
-
3肖雪慧.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1985(5):53-57. 被引量:1
-
4奥武卡,文新.国际政治中的非洲[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3(6):37-38.
-
5韦正翔.外交哲学的两难[J].战略与管理,1999(2):119-120. 被引量:2
-
6克里斯蒂亚·弗里兰,洪琦(编译).金融危机开启领袖“谦逊时代”[J].现代领导,2009(6):24-24.
-
7杨廷福,钱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历史传统道德[J].社会科学战线,1984(1):73-80.
-
8喻希来,吴紫辰.世界新秩序与新兴大国的历史抉择[J].战略与管理,1998(2):1-13. 被引量:16
-
9《战略与管理》约稿函[J].战略与管理,2001(2):60-60. 被引量:3
-
10《战略与管理》2003年1-6期总目录[J].战略与管理,2004(1):118-12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