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6-257,共2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同被引文献23
-
1储槐植.中国青少年犯罪现状与治理对策[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5-8. 被引量:6
-
2魏燕.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S1):70-71. 被引量:6
-
3江志华.“社会键”理论与青少年犯罪预防[J].当代青年研究,2004(6):44-48. 被引量:5
-
4滕道荣.设立青少年犯罪刑事惩罚的新方法[J].当代青年研究,2005(9):54-56. 被引量:3
-
5王利霞.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预防[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6(6):62-63. 被引量:3
-
6王娟.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及其矫正[J].理论导刊,2007(8):98-100. 被引量:11
-
7鞠青.中国青少年犯罪演进的定量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5):15-23. 被引量:26
-
8邹永胜.当前江西省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分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10(4):52-56. 被引量:3
-
9井世洁.城市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市S区为例[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5):21-24. 被引量:3
-
10姚建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核心指标体系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0(5):63-68.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21
-
1夏洁,王亚琼.简论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3(19):178-179.
-
2韩庆龄.从社会化角度解读青少年犯罪的原因[J].社会工作,2012(9):83-86. 被引量:1
-
3徐珊珊.新形势下对青少年犯罪的防控思考[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22(4):31-33.
-
4江心怡,蒋婷婷.当前青少年犯罪心理及成因综述[J].现代交际,2013(5):8-8. 被引量:1
-
5霍丽宁,高杨,刘亚琴.青少年犯罪之家庭因素探讨[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19):179-180.
-
6高见微.基于安全心理学理论的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3,10(34):234-234.
-
7陈冰.法制教育校本课程的分析与处理[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4,0(7):70-71. 被引量:2
-
8王蕾.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J].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0(4):204-204.
-
9郝文江,李翠翠,徐丽萍,田芳.青少年网络保护的立体框架构建探析[J].信息网络安全,2015(9):109-112. 被引量:6
-
10宋丹.青少年司法守护体系研究之青春伴法行[J].经济研究导刊,2016(22):198-199.
-
1孙玉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之管见[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2):73-74.
-
2沈思好.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看素质教育的紧迫性[J].巢湖师专学报,2000,2(2):105-106.
-
3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 认真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J].中国火炬,2006(7).
-
4朱小强.社会工作方式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实践与思考[J].宝鸡社会科学,2013,0(1):52-55. 被引量:1
-
5恭小兵.游走在“有罪”与“无畏”之间[J].成长,2005(8):12-13.
-
6杨虹江.如果时光能够倒流[J].少年儿童研究,2001,0(12):37-38.
-
7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紧密结合起来。[J].中国火炬,2006(10).
-
8杨凤云.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33):125-125. 被引量:1
-
9梁锦茂.青少年犯罪问题探微[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5(1):81-84.
-
10胡倩.与老板“红颜知己”过招[J].管理@人,2005(9):64-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