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共谋”的法律性质及刑事责任
被引量:
11
On the Conspiracy's Legal Character and Its Criminal Liabilit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共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共犯行为,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中存在争议。笔者比较并评析了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体例、相关学说及我国学者的观点,立足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和司法实践,阐述了共谋行为的法律性质和刑事责任。
作者
林亚刚
何荣功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3期76-80,共5页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共同犯罪
法律性质
刑事责任
中国
刑法
犯罪构成理论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88
同被引文献
124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69
参考文献
11
1
储槐植著:《荧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8页。
2
在英关法上,实质犯罪又称主要犯罪,以与从属犯罪(来遂、教唆和共谋)相对应。
3
[英]J·C·史密斯 B·霍根.《英国刑法》[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3页、第53页、第156-157页.
4
参见赵乘志主编:《香港刑法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6-37页。
5
马克昌著 商铭暄 赵秉志主编.《关于共犯的比较研究》[A].商铭暄,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从》(第三卷)[C].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308-309页,第331页,笫331-332页.
6
[台]洪福增著:《刑法判例研究》,汉林出版社1983年版,第67页。
7
[美]迈克尔·D·贝勒斯著:《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360页。
8
林亚刚.
共同正犯相关问题研究[J]
.法律科学,2000,18(2):92-98.
被引量:19
9
林亚刚.
共谋共同正犯问题研究[J]
.法学评论,2001,19(4):35-42.
被引量:34
10
间接正犯本身不是共同犯罪,但从行为主体是多数这一点来看,两者具有相同之处,为了较全面地理解行为的性质,故将其放于此处加以论述。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页.
2
阴剑峰,周加海主编.《共同犯罪适用中疑难问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40页.
3
高铭喧 马克昌.《刑法学》(上编)[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230页.
4
[日]西原春夫.犯罪实行行为论[M].东京:成文堂,1998..
5
[日]正田满三郎.刑法体系总论[M].日本:良书普及会,1979.
6
周冶平.《共谋共同正犯引论》,载蔡墩铭主编.《刑法总则论文选辑》(下),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594页.
7
(日)藤术英雄,板仓宏主编.《刑法的论争点》,有斐阁,1987年日文版,第133页.
8
青柳文雄,中谷瑾子,宫泽浩一.《刑法事典》,立花书房,1981年日文版,第112页.
9
(日)齐藤信宰.《刑法讲义》(总论).成文堂,1991年日文版,第353页.
10
(日)前田雅英.《刑法总论讲义》.东京太学出版会,1990年日文版.第416页.
共引文献
88
1
鲁幽,杨丽娜,李祥.
国家教育考试作弊行为生成及法律规制完善研究——基于刑事判决文书的扎根理论分析[J]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23(2):48-61.
2
杨秋野.
论共犯论中的区分制与单一制理论——折衷说之探索[J]
.荆楚法学,2022(2):103-119.
被引量:1
3
种浩森.
共谋共同正犯研究引入必要性简介[J]
.楚天法治,2018(12):172-173.
4
陈毅坚.
“共谋共同正犯”——一个多余的法范畴[J]
.北大法律评论,2010,11(1):239-263.
被引量:14
5
王志祥,韩雪.
共谋共同正犯脱离制度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23(2):71-80.
被引量:5
6
陈洪兵,郝建田.
持有型罪群证明责任、立法评析及司法适用[J]
.政治与法律,2004(4):114-118.
被引量:3
7
李恩慈.
刑法中的推定责任制度[J]
.法学研究,2004,26(4):28-36.
被引量:26
8
林亚刚,何荣功.
片面共同正犯刑事责任的探讨[J]
.法学评论,2002,20(4):20-25.
被引量:15
9
于志刚.
论前科制度的理论根据[J]
.法学家,2001(6):74-77.
被引量:3
10
林亚刚,何荣功.
论承继共同正犯的法律性质及刑事责任[J]
.法学家,2002(4):42-4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24
1
陈毅坚.
“共谋共同正犯”——一个多余的法范畴[J]
.北大法律评论,2010,11(1):239-263.
被引量:14
2
金光旭.
日本刑法中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参与者及其刑事责任——以共犯理论为视角[J]
.清华法学,2008,2(2):87-98.
被引量:8
3
邓定一.
共谋而未实行,不构成共同犯罪吗?[J]
.法学,1984(6):27-29.
被引量:7
4
储槐植,杨书文.
公务活动中单纯受贿行为之贪污罪处理——兼论刑法第394条之适用及修改[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9,7(1):9-14.
被引量:23
5
金泽刚,张正新.
行为犯的概念及其既遂形态研究[J]
.法商研究,1999,17(3):97-102.
被引量:7
6
张明楷.
如何理解和认定窝赃、销赃罪中的“明知”[J]
.法学评论,1997,15(2):90-92.
被引量:60
7
高格.
关于共同犯罪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22(1):64-71.
被引量:13
8
李恩慈.
刑法中的推定责任制度[J]
.法学研究,2004,26(4):28-36.
被引量:26
9
童德华.
正犯的基本问题[J]
.中国法学,2004(4):143-150.
被引量:31
10
陈兴良.
间接正犯:以中国的立法与司法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5):3-11.
被引量:60
引证文献
11
1
赵立勋.
论共谋行为的法律性质[J]
.政法论丛,2003(4):77-81.
被引量:4
2
姜媛媛.
论刑法中的共谋[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2):83-85.
3
章盼.
共谋共同正犯成立范围初探[J]
.人民检察,2010(3):62-64.
被引量:2
4
张淑芳,林俊辉.
美国刑法共谋者替代责任规则之演进述评[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2,26(2):64-73.
被引量:1
5
刘艳红.
共谋共同正犯的理论误区及其原因[J]
.法学,2012(11):100-111.
被引量:21
6
赵骏,吕成龙.
《反海外腐败法》管辖权扩张的启示——兼论渐进主义视域下的中国路径[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3(2):14-31.
被引量:20
7
王志祥,韩雪.
论共谋共同正犯概念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3(2):96-101.
被引量:8
8
张伟.
我国犯罪参与体系下正犯概念不宜实质化——基于中、日、德刑法的比较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10):23-32.
被引量:13
9
黄伟明.
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探讨——贪污贿赂罪司法解释第十三条的刑法教义学评析[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3):38-48.
被引量:3
10
刘晓山,杨町.
论航空安保公约中的“共谋犯”及其与我国刑法理论之贯通[J]
.理论月刊,2019(5):113-119.
二级引证文献
69
1
刘印旭.
论会计控制对在美上市企业的重要性——从美国《反海外腐败法案》执法视角分析[J]
.中国物价,2020,0(3):97-99.
被引量:1
2
郭玉军,王岩.
论具有域外效力的美国联邦公法之立法表达[J]
.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2021(1):69-94.
3
杨智博.
论涉黑犯罪中“共谋型”组织者、领导者的刑事责任[J]
.政法学刊,2020(1):57-65.
4
谭堃.
论共谋共同正犯的正犯性[J]
.刑事法评论,2018(1):255-274.
被引量:1
5
黎宏.
论中国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J]
.清华法律评论,2021(1):87-102.
被引量:1
6
曾凡宇,朱阁雯.
美国《反海外贿赂法》“反贿赂条款”的管辖范围——兼论“反贿赂条款”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0(34):5-9.
7
陈毅坚.
“共谋共同正犯”——一个多余的法范畴[J]
.北大法律评论,2010,11(1):239-263.
被引量:14
8
王志祥,韩雪.
共谋共同正犯脱离制度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23(2):71-80.
被引量:5
9
郭寅,黄伯青.
共谋而未参与实行行为构成共同犯罪[J]
.人民司法,2011(2):7-10.
被引量:5
10
刘炯.
犯罪预备行为概念界定问题新论[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2(1):62-68.
1
周铭川.
共谋共同正犯与共谋犯[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6):111-117.
被引量:3
2
刘东,姜传伟,李兵.
共谋共同正犯行为的处罚[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29):298-298.
3
喻贵英.
论国际刑法中军政上级共犯形式的不作为犯罪[J]
.智富时代,2015,0(9X):90-91.
4
马斯.
如何区分介绍贿赂与行、受贿犯罪共犯行为[J]
.人民检察,2016(20):79-79.
5
宋佳宁.
国际刑法中公司的共谋行为[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4):121-128.
被引量:1
6
陈毅坚.
预备罪及其共犯比较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9):3-11.
被引量:2
7
何建明,华为民.
谈谈挪用公款共犯的认定[J]
.法学天地,1994(2):31-32.
被引量:1
8
袁建伟.
论共犯罪数的判断[J]
.法学评论,2012,30(3):37-42.
被引量:2
9
刘叶.
网络服务提供者犯罪问题解析——基于对《刑法修正案(九)》第28、29条的解读[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6(4):45-49.
被引量:1
10
赵立勋.
论共谋行为的法律性质[J]
.政法论丛,2003(4):77-81.
被引量:4
浙江社会科学
200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