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谈庄子言说的隐喻特色
被引量:
3
Talking about the Metaphor Characteristics of Zhuang Zi's Speech and View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西方语言哲学转向为参照 ,论述了庄子言说的隐喻特色 ,提出了庄子面临的言说悖论的问题实质是言与道的问题。道家以物观道的方法奠定了庄子无执的言说方式———卮言的思维基础 ,从而使卮言作为一种体道式的隐喻描述出现。它的使命是作为主体悟道的以态 ,传达大音天籁。它的品性就是超越彼此与是非 。
作者
张小琴
机构地区
徐州师范大学政治系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9-54,共6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关键词
庄子
道
"以物观道"
"卮言"
隐喻
语言哲学
言说悖论
思维
言说方式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5
1
邓晓芒.
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一个比较[J]
.哲学研究,2000(8):58-64.
被引量:37
2
刁生虎.
水:中国古代的根隐喻[J]
.中州学刊,2006(5):180-183.
被引量:23
3
周广文.
庄子哲学中的直觉观念[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78-81.
被引量:2
4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779.
5
海德格尔.诗.语言.思[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6
董晓蕙.庄子思想之美学意义[M].台湾学生书局,1993..
7
止庵.樗下读庄[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8
张洪兴.
论《庄子》“三言”的直觉思维特征[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5):43-46.
被引量:2
9
纪玉华,陈燕.
批评话语分析的新方法:批评隐喻分析[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6):42-48.
被引量:104
10
刁生虎.
《庄子》隐喻类型的现代修辞学解读[J]
.兰州学刊,2012(2):134-13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张小琴.
艺术的本质特征——海德格尔与道家美学思想的一个比较[J]
.理论导刊,2005(4):77-79.
被引量:1
2
陈启庆.
庄子接受修辞策略探究[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59-62.
3
唐荣琪.
批评隐喻分析视角下《庄子》中的生态话语隐喻研究[J]
.海外英语,2024(5):54-56.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红岩.
唐代贬谪诗人类型析[J]
.理论导刊,2006(8):111-112.
1
姚曼波.
《庄子》“卮言”考辨[J]
.江海学刊,1988(5):155-156.
2
李双剑,陈振宇,潘海峰.
人称与陈述的关系研究——从人称和“了_2”的搭配谈起[J]
.当代修辞学,2014(6):60-68.
被引量:1
3
郭银瑞.
《马氏文通》“助字”理论对中国古代语法思想的继承[J]
.语文学刊,2016,36(8):28-30.
4
刁生虎.
语言:困境与解脱──庄子的语言哲学[J]
.中州学刊,2002(1):150-153.
被引量:2
5
孙丰果.
话语分析整合研究[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7-79.
被引量:2
6
周蓉蓉.
《李尔王》译本在解构中延异[J]
.海外英语,2012(22):190-192.
7
云运.
《庄子》“卮言”释义研究综述[J]
.世纪桥,2010(9):71-72.
被引量:1
8
古月.
日本“文化财保护”卮言(三)[J]
.东北亚外语研究,1997(8):37-41.
被引量:1
9
张琦.
《福乐智慧》中的时间隐喻认知探究[J]
.塔里木大学学报,2013,25(3):91-96.
10
陈雪雁.
《庄子·内篇》的篇名与卮言[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4(2):64-68.
人文杂志
200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