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唐代有无“宾贡科”新论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主要依据韩邦所辑新罗宾贡进士崔致远的部分稀见佚文,并广泛钩稽中韩多种文献记载,阐释和厘定了唐代“宾贡” 与“宾贡进士” 的特定文化内涵,由此对学术界存在的异说进行了翔实的考辨,提出了唐代并无宾贡科的新见解。
作者
党银平
机构地区
南京师大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2-157,共6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唐代
宾贡
宾贡进士
宾贡科
进士科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3
参考文献
29
1
.《东文选》卷84[M].韩国民族文化刊行会,1994年3月.第346页.
2
《高丽名贤集》册二、册一.韩国成均馆大学校大东文化研究院1986年10月,页413、页95、页573.
3
《唐大诏令集》卷105、卷29、卷103.学林出版社,1992年10月.页492、页98,页476.
4
《唐文拾遗》卷14.上海古藉出版社,1990年12月册五页65.
5
《全唐文》卷656.上海古藉出版社,1990年12月册三页2960.
6
《全唐文》卷284.上海古藉出版社,1990年12月册二页1272.
7
《全唐文》卷337.上海古藉出版社,1990年12月册二页1512.
8
《全唐文》卷551.上海古藉出版社,1990年12月册三页2473.
9
《全唐文》卷767.上海古藉出版社,1990年12月册四页3539.
10
《唐六典》卷30.中华书局1992年1月.页748.
共引文献
8
1
赵云旗.
唐代敦煌吐鲁番地区土地买卖研究[J]
.敦煌研究,2000(4):112-119.
被引量:7
2
党银平.
唐代新罗“西学”风尚盛行的原因及文化作用[J]
.社会科学战线,2004(5):98-101.
被引量:1
3
陈书录.
唐宋小说与诗歌中商人妇形象的异同及其演变[J]
.明清小说研究,2008(2):51-61.
4
何诗海.
唐代经学与文章之学[J]
.浙江学刊,2009(1):90-96.
被引量:2
5
俞晓红.
魏晋隋唐时期民间的佛教信仰论略[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6):3-8.
6
王立兴.
《南柯太守传》主题辨[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82,19(1):30-34.
7
张梓太,李仕安.
论《唐律》与唐初经济社会的协调性[J]
.学海,1991(3):60-64.
8
郑显文.
律令体制下的日本神祗祭祀[J]
.世界历史,2004(2):57-6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3
1
史秀莲.
唐代的“宾贡科”与宾贡之制[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3):338-341.
被引量:6
2
何忠礼.
科举制起源辨析——兼论进士科首创于唐[J]
.历史研究,1983(2):98-111.
被引量:18
3
贾云.
宾贡进士崔致远和他的《桂苑笔耕集》[J]
.东南文化,1997(4):79-82.
被引量:6
4
刘海峰.
唐后期铨选制度的演进[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1(1):84-89.
被引量:1
5
侯力.
关于唐初科举制度的几个问题[J]
.求索,1997(6):113-117.
被引量:2
6
孙新民,李德方.
《大唐故荆府长史孙府君之碑》考略[J]
.华夏考古,1993(2):106-110.
被引量:1
7
刘海峰.
唐玄宗朝科举管理改革剖析[J]
.晋阳学刊,1989(5):59-61.
被引量:1
8
张泽洪.
唐五代时期道教在朝鲜的传播[J]
.宗教学研究,2004(2):58-64.
被引量:5
9
冯汉镛.
道教与崔致远[J]
.文史杂志,2002(1):66-67.
被引量:2
10
樊文礼.
宋代高丽宾贡进士考[J]
.史林,2002(2):42-4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6
1
赵妍.
从中晚唐铨选制度考察崔致远在唐及第后的仕宦经历[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22(1):22-25.
被引量:2
2
孙钢.
俨陈醮礼 敬荐斋诚——浅谈崔致远《桂苑笔耕集》中的道教斋词[J]
.中国道教,2011(1):24-27.
被引量:2
3
刘后滨.
从宿卫学生到宾贡进士——入唐新罗留学生的习业状况[J]
.社会科学战线,2013(1):123-128.
被引量:1
4
杨会敏.
统一新罗时期汉诗的晚唐风韵[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7(6):81-88.
被引量:1
5
刘海峰.
东亚科举文化圈的形成与演变[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6(4):1-9.
被引量:17
6
任晔.
隋唐五代“宾贡进士”考[J]
.考试研究,2021,17(5):99-104.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拜根兴.
唐朝与新罗道教文化交流的再探索[J]
.唐史论丛,2021(2):424-441.
2
梁青.
贵族·私学·贡举——以菅原氏为核心的日本“科举学”一瞥[J]
.日本学研究,2022(1):183-195.
3
陆淑婷.
他者之眼:燕行录中的科举[J]
.科举学论丛,2023(2):143-155.
4
许露.
论厦门大学科举学人的学术求索与认同[J]
.科举学论丛,2022(1):110-118.
5
严得秋.
《儒林外史》日译本科举词汇浅析[J]
.科举学论丛,2021(2):52-64.
6
尹磊.
科举、奉使与星数——明代首元吴伯宗与丝绸之路上的知识传播[J]
.科举学论丛,2019,0(2):42-58.
7
李黄振.
崔致远出生年份及其及第年龄再考论[J]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1):21-25.
被引量:2
8
刘后滨.
从宿卫学生到宾贡进士——入唐新罗留学生的习业状况[J]
.社会科学战线,2013(1):123-128.
被引量:1
9
邹定霞.
从《宗教学研究》看二十年来中国的道教文学研究[J]
.宗教学研究,2014(3):82-89.
10
吴夏平.
唐与新罗书籍活动考论[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5(2):132-141.
被引量:3
1
史秀莲.
唐代的“宾贡科”与宾贡之制[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3):338-341.
被引量:6
2
郭丽.
唐代宾贡科新论[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7,0(1):105-114.
被引量:3
3
李国宏.
《郑强墓志铭》与宋代高丽学录史料新证[J]
.福建文博,2016(2):18-20.
被引量:2
4
赵莎.
新罗留学生与唐朝“宾贡科”[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11):215-216.
5
党银平.
唐代宾贡进士的放榜方式[J]
.文史杂志,2000(6):24-25.
被引量:2
6
贾云.
宾贡进士崔致远和他的《桂苑笔耕集》[J]
.东南文化,1997(4):79-82.
被引量:6
7
宋强刚.
试论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1994,21(2):49-58.
被引量:4
8
徐乐军.
晚唐新罗来华文士科举问题研究[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2):128-132.
9
韩国磐.
南北朝隋唐与百济新罗的往来[J]
.历史研究,1994(2):21-42.
被引量:11
10
高明士.
论隋唐学礼中的乡饮酒礼[J]
.唐史论丛,2006(1):1-28.
被引量:5
社会科学战线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