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学生的平等感及其来源分析——一份来自实际考察的报告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研究的缘起作为研究教育的人,我一直很关心教育能给受教育者的心灵带来怎样的影响的问题。在一般人看来,学习优秀者理所当然是教育的最佳受惠者,他们是最应该拥有自信的一群。然而笔者发现,令人惊讶的是,很多拥有硕士甚至是博士学位的高学历者们同样对自己充满了否定感,对成功甚为焦虑。这种焦虑说到底是怕自己做的不如别人好,不能完成通常的任务。
作者
毛景焕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出处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2-67,共6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关键词
学生
平等感
研究方法
情绪体验
学业成8就
逆反心理
教师评介
分类号
G455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5
1
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胡劲松译.《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页,193页,45页,81页,46页.
2
布迪厄、华康德著,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3
基础教育司课程调查专家小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实施状况调查报告》,1997年12月,第27~28页
4
C·赖特·米尔斯著,陈强、张永强译:《社会学的想象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7月版,第85~86页
5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71页
共引文献
1
1
刘世民,张诗亚.
论“教育”界定的中立性原则[J]
.教育评论,2002(5):4-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6
1
.教育部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教育机会不均加剧[N].教育文摘周报,2003—03—19(1).
2
麦克·F·D扬 牛旭东译.知识与控制—教育社会学新撂谢维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3
J .eggleston:The Sociology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RPK. 1977.p23.
4
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90-492.
5
李长伟,方展画.
正义、友爱与公民教育[J]
.教育史研究辑刊,2009(6):53-57.
被引量:1
6
陈时见.
课堂管理与学生发展——当前中小学课堂管理状况的案例研究[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6):50-54.
被引量:14
7
赵妍妍.
从《尼各马可伦理学》看亚里士多德友爱论中的自爱与友爱[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86-90.
被引量:2
8
张雁华.
人际关系视野中班级管理最优化简论[J]
.江西教育科研,2001(7):30-32.
被引量:3
9
黄英杰.
杜威的“做中学”新释[J]
.课程.教材.教法,2015,35(6):122-127.
被引量:27
10
王正平.
论教育友爱[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1(2):34-4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汪昌华.
班级学生社会分层的涵义及成因[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6(2):22-24.
被引量:7
2
捌马阿末.
学生社会分层研究综述[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6(3):49-52.
3
李长伟,和壮.
亚里士多德友爱论视角下的生生之爱[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46(5):36-42.
4
汪昌华.
班级学生社会分层研究综述[J]
.上海教育科研,2003(12):9-13.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田丽丽.
初中生学校压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05(2):43-45.
被引量:5
2
张莉,陈家麟.
社会分层对中小学教育公平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河西学院学报,2007,23(6):82-85.
被引量:1
3
高翔,张伟平.
教学公平研究综述[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10(1):4-7.
被引量:3
4
谭新莉,李伟峰.
“边缘化”大学生的体育干预研究[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3):157-160.
被引量:8
5
王峰,邓小红.
论新型院系活动[J]
.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1(9):102-103.
6
刘秀艳.
班级“弱势群体”现象探析[J]
.科教文汇,2012(20):50-50.
被引量:1
7
黄昌武,胡蓉晖,李伟峰.
边缘化大学生的体育干预个案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1):81-86.
被引量:7
8
刘秀艳,王晓亚.
班干部任职过程对普通中学生社会化的影响[J]
.科教导刊,2013(13):224-225.
9
王忠慧,明庆华.
教育公平视角下对班级组织正式结构稳定性的审视[J]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C),2020(3):33-37.
10
於慧敏.
中小学班级“边缘人”现象的成因探析及引导策略[J]
.江苏教育研究,2020(31):50-54.
被引量:3
1
任江林.
试析大学生的情绪波动及教育对策[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17(S1):139-141.
2
李志军,周益华,苏少霞.
让素质教育之花在校园绽放异彩——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建设“三雅”校园推进素质教育纪实[J]
.江西教育(管理版)(A),2011(5):21-22.
3
陈奉文.
由“哈默的故事”想到的[J]
.山东教育科研,2002(11):51-51.
4
廖元新,卢忠萍,王欣.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道德建设思考[J]
.江西社会科学,2012(11):210-213.
被引量:4
5
安钰峰.
澳大利亚大学主要经费来源分析[J]
.世界教育信息,2002,15(6):22-25.
被引量:2
6
严文若,应红燕.
让流动儿童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对城乡结合部学校流动儿童实施关爱教育的思考[J]
.小学德育,2007(12):6-8.
7
观点[J]
.读写月报(新教育),2011(5):3-3.
8
况发秀.
美国教育的评价与激励[J]
.山东教育,2005(31):62-62.
9
话说天下[J]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蓝版),2011(6):43-43.
10
炕留一,苏林猛.
网络课程的设计分析——以“校长在校本教研中的活动”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22):143-144.
被引量:1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