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8-124,共7页
Sociological Studies
参考文献11
1 陈向明,李文利,崔艳红,宋映泉.综合大学理科人才素质与课程体系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1997,17(1):51-56. 被引量:27
2 陈向明.文化主位的限度与研究结果的“真实”[J] .社会学研究,2001(2):1-11. 被引量:24
3 成怕清,1999.《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杭州大学出版社.
4 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商务印书馆,1995..
5 菲利普·柯尔库夫.2000.《新社台学》,钱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6 侯龙龙.《质的研究还是新闻采访》[J].社会学研究,2001,(1).
7 杰弗里·亚历山大 贾春增译.《社会学二十讲,二战以来的理论发展》[M].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8页、11页、9页、245页.
8 马尔利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M].华夏出版社,2000..
9 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中央编绎出版社,1999.15-19.
10 马林诺夫斯基.1999,《科学的社会理论》.黄建渡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二级参考文献16
1 波普.《猜想与反驳》[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212页.
2 李凯尔特.《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M].商务印书馆,1996年..
3 卡西尔《人文科学的逻辑》,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页.
4 皮亚杰,J英海尔德,B.1980,《儿童心理学》.吴福元译.商务印书馆
5 高一虹.2000,在社会科学方法论论坛上的发言录.
6 李亦园.I996.《关于人类学的方法论》,载周星,王铬铭编.《社会文化人类学讲演集》(上),社会人类学论丛,第2卷,天津人民出版社.
7 张宛丽.2000.在社会科学方法论论坛上的发言录.
8 周作宇.2000.在社会科学方法论论坛上的发言录.
9 Bemstein, R. J. 1983, Beyond Objectivism and Relativism : Science, Hermeneutics, and Praxis.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0 Donmoyer R. 1990, "Generalizability and the Single Case Study." In E. W Eisner & A. Peshkin(eds. ), Qualitative Inquiry in Education : The Continuing Debat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共引文献76
1 周海玲.叙事研究的可靠性、理论性与解释力[J] .现代教育论丛,2007(4):11-14.
2 董翔薇.论马克斯·韦伯法律社会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基础[J] .学术研究,2004(7):87-91. 被引量:2
3 石玮.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J] .教育学术月刊,1998(1):57-58.
4 董福湘,刘立.二十一世纪地质学课程体系的科学模式[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9):5-6. 被引量:1
5 王明雯,宋经同.试论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J]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1(1):42-47.
6 陈向明.文化主位的限度与研究结果的“真实”[J] .社会学研究,2001(2):1-11. 被引量:24
7 翁杨.学术话语与新闻学创新[J] .新闻界,2004(5):44-46. 被引量:9
8 冯晓辉,于秀,洪涛.沈阳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人才素质结构的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20(3):55-57. 被引量:4
9 吕炳强.社会世界的底蕴(下)[J] .社会学研究,2001(3):34-50. 被引量:8
10 颜敏.“谁记得一切,谁就感到沉重”——读潘旭澜先生的《太平杂说》[J] .当代文坛,2001(1):36-3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326
1 萧俊明.走入21世纪的澳大利亚社会科学——构成、变化与走向[J] .国外社会科学,2001(2):60-68. 被引量:4
2 园田茂人,张汝立.职业评价的中日比较——SSM调查与哈尔滨市调查的比较分析[J] .社会学研究,2000(1):112-123. 被引量:6
3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回顾与瞻望[J] .社会学研究,2000(1):40-50. 被引量:15
4 李培林.中国早期现代化:社会学思想与方法的导入[J] .社会学研究,2000(1):88-101. 被引量:20
5 王黎芳.高考惯习的塑造与重塑:对县中现象的社会学解读——兼论对素质教育改革的启示[J] .教育学术月刊,2013(8):14-20. 被引量:4
6 李猛.论抽象社会[J] .社会学研究,1999(1):3-30. 被引量:175
7 渠敬东.涂尔干的遗产:现代社会及其可能性[J] .社会学研究,1999(1):31-51. 被引量:106
8 吴小英.社会学危机的涵义[J] .社会学研究,1999(1):52-58. 被引量:41
9 杨中芳.现代化、全球化是与本土化对立的吗?——试论现代化研究的本土化[J] .社会学研究,1999(1):59-74. 被引量:29
10 林闽钢,李保军.章太炎与中国社会学[J] .社会学研究,1999(1):75-79.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63
1 柯兰君,高晓雪,谢静.全球背景下社会学领域的中国研究和中国的社会学——共享的知识与不同的研究视角[J] .中国研究,2021(1):3-18.
2 韩莹钰.社会科学研究中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特征分析——以《自杀论》和《大工地》为例[J] .广东经济,2017,0(7X):261-262.
3 韩东屏.科学价值中立之惑[J] .湖南社会科学,2008(3):36-41. 被引量:7
4 聂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30(5):83-88. 被引量:2
5 刘迎春,张保利,张建英.药物与眼疾病的关系[J] .河北医药,2000,22(4):317-317.
6 成荫.高校档案馆馆藏资源开发利用创新研究[J] .兰台世界(中旬),2015(1):51-52. 被引量:1
7 刘仲翔.媒体传播与话语体系建设[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1):37-40. 被引量:9
8 应星.事件社会学脉络下的阶级政治与国家自主性——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新释[J] .社会学研究,2017(2):1-27. 被引量:31
9 陈云松,贺光烨,吴赛尔.走出定量社会学双重危机[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7(3):15-27. 被引量:25
10 张英英,张海东.论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题[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8(1):129-139. 被引量:6
1 陆颖.实现工作转型 构建社会福利体系[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11(7):13-14.
2 《教育理论研究》征稿[J] .学问,2009(1).
3 刘世民.教育本质浅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2(4):7-12.
4 齐杭.人性与社会性的和谐——教育本质蠡测[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4):12-15. 被引量:1
5 田宝宏.分课型构建道德课堂[J] .中国德育,2013,8(14):47-49.
6 王道俊,郭文安,董祥智.论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J]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8(2):83-90. 被引量:1
7 许杰.主体间性: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角[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3(10):39-41. 被引量:4
8 苗春德.教育改革与教育理论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6(3):66-69.
9 教育理论研究的实践问题与政策取向[J] .教育情报参考,2008(3):6-6.
10 刘红旭,胡荣.文化主位的建构主义:灾害社会调查的范式、伦理和方法[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3):107-113.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