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8
-
1盛宝柱.农业产业化是实现江西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J].技术经济,2004,23(8):47-49. 被引量:1
-
2陶龙红,余庆来,李成.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5):338-340. 被引量:3
-
3陈作论,张伟.26万农民大转移——山东即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纪实[J].中国财政,2005(1):37-37. 被引量:1
-
4董建才,李广杰.山东就业:“十五”末和“十一五”期间的形势与对策[J].东岳论丛,2005,26(1):106-110. 被引量:4
-
5李剑富.江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J].农业经济,2006(12):62-64. 被引量:5
-
6张力,王晓玲.后过渡期江西农业发展策略探析[J].价格月刊,2006(12):7-8. 被引量:1
-
7焦丽艳,胡雨村.江西省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系统研究——“一村一品”模式的定位与措施[J].现代农业,2007(1):46-47. 被引量:10
-
8[5]韩长斌.中国农民工的发展与终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
9[2]陆学艺.当代中国杜会流动[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识出版社,2004.
-
10[3]谢建杜.新产业工人阶层--社会转型中的"农民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引证文献4
-
1王青,刘冠生.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16-19. 被引量:2
-
2刘小三,余喜初.江西省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8,27(2):28-30. 被引量:4
-
3陈英华,宋明爽.改革开放30年山东省农民转移就业的社会影响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38-46. 被引量:1
-
4张丽琴,黄建立.浅析基于城乡和谐发展的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J].科技信息,2011(18).
二级引证文献6
-
1李军民,朱有志,唐浩.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促进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J].农业科技管理,2006,25(1):3-5. 被引量:1
-
2胡珍,盛劲松,左莉.新余市新农村建设中的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新余高专学报,2009,14(6):5-8. 被引量:1
-
3郑逸芳,何少芬,苏宝清.县域农业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杭县水稻生产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0):439-443. 被引量:3
-
4宋廷山,常博.山东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分析[J].山东经济,2011,27(2):132-136. 被引量:3
-
5雷玲,张召华,王礼力.陕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基于C-D生产函数[J].技术经济,2011,30(5):59-63. 被引量:14
-
6耿雯倩.陕西省农业灌溉现状及问题分析[J].经济师,2018(9):161-162. 被引量:1
-
1陈其霆,张玉春.城市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6(2):66-69.
-
2郭剑雄.泛工业化模型与农业剩余劳动转移[J].经济改革,1997(1):51-54.
-
3高党婉.确保2002年农民收入增长之我见[J].沈阳统计,2002(1):11-13.
-
4田爱国,马长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成因、困境及对策[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14-17. 被引量:2
-
5武少俊.“民工潮”与城市化[J].首都经济,2001(9):8-11. 被引量:1
-
6邓祖善.“民工潮”向“创业潮”的转移[J].管理世界,1996,12(6):202-203. 被引量:2
-
7冯建强,杜连祥.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现实困难和对策[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0(5):143-143.
-
8李盛旻,马朝红.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01Z):389-389. 被引量:2
-
9刘振邦.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J].福建经济,2000(3):5-6. 被引量:2
-
10孙自铎.浅析农村土地集中程度滞后于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22-2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