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展望》
2002年第11期27-28,共2页
Economic Outlook
同被引文献8
-
1杨小凯.后发劣势[J].新财经,2004(8):120-122. 被引量:62
-
2王文龙,唐德善.后发劣势:对后发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层思考[J].经济问题,2007(4):33-37. 被引量:12
-
3杨小凯.后发劣势[DB/OL].http://www.unirrule.org.cn.2000.
-
4郭熙保,张进铭.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障碍与后发优势[J].经济评论,2000(5):80-82. 被引量:25
-
5JeffreySachs,胡永泰,杨小凯.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J].经济学(季刊),2003,2(4):961-988. 被引量:154
-
6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J].经济学(季刊),2003,2(4):989-1004. 被引量:197
-
7杨小凯.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回应[J].经济学(季刊),2003,2(4):1005-1008. 被引量:30
-
8贾根良.后发工业化国家制度创新的三种境界——演化经济学假说并与杨小凯教授商榷[J].南开经济研究,2003(5):3-8.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5
-
1起建凌,李永勤,李永前,张毅.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优势分析——以云南省阿昌族地区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32-36. 被引量:2
-
2王文毓.对“后发”问题的理性思考——“制度模仿”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J].中国市场,2010(44):118-118.
-
3殷冬玲,朱永君,杨磊.新升本科院校后发优势之思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2(6):136-138. 被引量:2
-
4胡金玲.浅析新建本科院校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5(1):102-102.
-
5刘兴茂.对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再认识[J].中国集体经济,2009,0(6X):75-7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