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大话知识创新——可疑的期刊分类和学术评价尺度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作者 毛丹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2期172-177,共6页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严格说来,“技术”才适宜“创新”。我并不十分清楚人家现在为什么不喜欢说“知识发现”而总是说“知识创新”,姑且引用,随大流尔。
  • 2斯蒂格勒:《知识分子与市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学术精晶自选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44页。
  • 3斯蒂格勒:《知识分子与市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学术精品自选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7页。
  • 4学校还有一份类似的、适用于教师科研考评用的期刊分级目录,但是其中所列刊物数量要少一些。据了解,其他高校也大同小异,特别是那些所谓在同档次中竞争的学校之间,都有一份类似的目录。可以说,对这份目录的分析大致也适用于其他同类目录。
  • 5B类(或二级)刊物的选目也有类似的混乱。
  • 6此外,纵然这份目录所列期刊数量庞大,但是要所有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之前在这些期刊上先发表论文,仍然近乎不可能。因为该大学现有在校研究生11000余名,其中博士3200余名。如果每人每年在这些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则意味着这1800多份刊物每家每年至少应有6篇以上的篇幅留给该校的研究生。如果研究生们每两年发表一篇论文,则每份刊物也要每年留出3篇左右篇幅给该校研究生。从实际情景来说,这是不太可能的。同一所大学里不是还有数千名教师也需要完成每年的论文发表任务吗?整个中国不是还有200多所进入211工程的大学吗?其中不是还有六、七所准备进入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吗?如果这些高校的教师和研究生一起来每人每年(至少每个每两年)在这些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这些刊物能不被撑破吗?肯定会的!大概出于这一类原因,不少博学鸿儒、博士、硕士对这份目录、规定纷纷表示不解、生气。
  • 7这就引出了一些疑问:现在高校的学科分布、职评究竟旨在维护职业声望及其背后的职业利益,还是旨在培固学术、为社会提供知识和方法?抑或是兼而有之,或是试图通过维护职业声望来培固学术?
  • 8保罗·约翰逊.《知识分子》,杨正润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3页.
  • 9则意味着这1800多份刊物每家每年至少应有6篇以上的篇幅留给该校的研究生。如果研究生们每两年发表一篇论文,则每份刊物也要每年留出3篇左右篇幅给该校研究生。从实际情景来说,这是不太可能的。
  • 10同一所大学里不是还有数千名教师也需要完成每年的论文发表任务吗?整个中国不是还有200多所进入211工程的大学吗?其中不是还有六、七所准备进入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吗?

共引文献1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